[导读] 作者:慧海拾穗
伯基特淋巴瘤的命名及其亚型/暂定类型在不断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伯基特淋巴瘤的真实面目将会更加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文对《伯基特淋巴瘤》与《伴有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
| 伯基特淋巴瘤 |
定 义 | 是一种高度侵袭性但可治愈的淋巴瘤,常发生于结外或以急性白血病形式发病。肿瘤由单一的中等大小B细胞组成,瘤细胞胞质嗜碱性,核分裂象多。MYC最常见的伙伴基因是IgH。EBV感染率与其亚型有关。必须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才能做出诊断。 |
发病部位 | ①地方性BL:颌骨和其他面部骨骼多见,腹腔、性腺、肾脏、长骨、甲状腺、唾液腺和乳房常受累;骨髓可受累,但可能与白血病无关; ②散发性BL:腹部以回盲部最常见;卵巢、肾脏和乳腺等可累及;乳房受累常是双侧并巨大,与青春期、怀孕或哺乳有关;腹膜后肿块可压迫脊髓并出现截瘫;发生于淋巴结少见,成人比儿童更常见; ③免疫缺陷相关性BL:淋巴结和骨髓受累常见; |
临床特征 | 患者常表现较大体积的包块;儿童患者父母常诉说其症状仅有几星期。儿童BL是根据Murphy系统进行临床分期。最近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国际儿童NHL分期系统[PMID: 25940716]。早期和进展期(Ⅲ~Ⅳ期)患者分别占30%和70%。可能会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常发生于男性的很少的病例仅表现为外周血和骨髓累及的白血病,在诊断时或疾病早期过程常累及CNS,化疗时易出现急性肿瘤溶解综合征。地方性BL骨髓受累或表现为急性白血病比较少见。 |
组织形态学 | 单一的中等大小肿瘤细胞弥漫性生长。瘤细胞间有黏附性,但由于福尔马林固定后出现胞质收缩而呈铺砖样。细胞核圆形(极少多形性),染色质粗颗粒状,含有多个嗜碱性中等大小核仁。胞质嗜碱性,常含脂质空泡,这在印片或针吸细胞学中常见。核分裂象和星空现象明显。瘤细胞伴浆细胞分化实为肿瘤细胞胞质内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挤压细胞核致偏位。少数病例肉芽肿反应常位于肿瘤周围,可能部分掩盖瘤细胞,目前报道的病例均与EB病毒感染有关,常发生于局部淋巴结,且预后很好。 |
免疫表型 | 瘤细胞常有中到强的IgM膜阳性伴轻链限制;B细胞标记和生发中心抗原(CD10和BCL6)阳性;CD38、CD77和CD43常阳性;几乎所有病例均弥漫强表达MYC蛋白;Ki67增值指数接近100%;大多数儿童病例强表达TCL1;很少T细胞浸润;肿瘤细胞几乎不表达CD5、CD23、CD138、BCL2和TdT;与B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同,伯基特白血病母细胞具有与典型BL相似的表型。约2%的具有t(8;14)(q24;q32)或涉及myc的变异体易位的典型儿童伯基特白血病具有前体B细胞表型(表达TdT或CD34),不表达CD20和表面免疫球蛋白。其他异常免疫表型有:(弱)表达BCL2和CD5,不表达CD10 或BCL6;BL中MUM1的阳性表达报道不一,儿童和成人的阳性率可分别高达43%和38%。 |
分子遗传学 | ①瘤细胞呈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排,伴有体细胞高突变; ②90%病例存在MYC基因重排,约10%病例MYC基因重排阴(2016版将其部分病例作为BL暂定类型:伴有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 ③染色体1q、7和12获得;6q、13q32-34和17p缺失; ④TCF3、ID3、CCND3、TP53、SMARCA4和ARID1A等突变; |
预 后 | 70~90%病例长期生存,不良预后因素包括年龄和临床分期等;儿童预后较成人好,进展期预后较差。 |
| 伴有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 |
定 义 | 形态学类似于伯基特淋巴瘤(BL),免疫表型和基因表达谱在很大程度上也相似,但缺乏MYC基因重排。相反,它们有染色体11q的异常,其特点是近端获得和端粒缺失:包括11q23.2–23.3获得和11q24.1-ter缺失。这些病例缺乏BL常见的1q获得,并具有比BL更复杂的核型。细胞学可有一定程度的多形性,偶尔呈滤泡型,常有结节样表现。有限的病例报道该瘤的临床进展与BL相似。相似的病例也可发生在移植后的患者。 |
发病部位 | 文献①报道的11例伴有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中,位于颈部淋巴结6例、腋窝淋巴结、颌下腺淋巴结、扁桃体、阑尾和网膜各1例; |
临床特征 | 文献①报道的11例伴有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中,平均年龄15岁(8~37岁),男性8例、女性3例;临床分期为I~II期(8例,73%)、III期2例、IV-E期1例; |
组织形态学 | 组织形态学表现为多样性(图1):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形态(大而不规则的细胞类似中心母细胞)、非特指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形态、非典型伯基特淋巴瘤形态;无典型伯基特淋巴瘤形态; |
免疫表型 | 文献①报道的11例伴有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均表达CD10 和BCL6,均不表达MUM1;5例表达LMO2;1例表达BCL2;5例表达MYC蛋白,其中一例弱阳性(阈值为40%);Ki67增值指数类似伯基特淋巴瘤; |
分子遗传学 | 伴11q异常的伯基特样淋巴瘤与MYC易位阳性伯基特淋巴瘤和其他生发中心来源的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不同(图2)。其存在GNA13突变(47%)、NFRKB突变(27%)和INO80染色质重塑复合突变(33%),可有12q12-q21.1获得和6q12.1-q21缺失。值得注意的是,文献④报道,伴有11q异常不仅仅发生于c-myc基因易位阴性BL(伴有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在c-myc基因断裂阳性BL和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中也有11q异常。 |
预 后 | 文献①报道的11例伴有11q异常的Burkitt样淋巴瘤,中位随访30个月(4~11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病生存。 |
图1来自文献①(伴11q异常的伯基特样淋巴瘤):(A1-A3)显示典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形态,具有大而不规则细胞,类似中心母细胞,LMO2阳性(A2)、MYC阴性(A3);(B1-B3)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形态,主要由中等大小细胞组成,具有轻度异质性,可见星空现象,表达MYC((B2)和LMO2(B3); (C1-C2)显示淋巴结呈结节状,可见星空现象,CD21(C2)显示有大的滤泡和破坏的滤泡细胞网;(D1-D2)显示高级别B细胞淋巴瘤形态并表达BCL2(D2)。
图2:伴11q异常的伯基特样淋巴瘤与MYC易位阳性伯基特淋巴瘤和其他生发中心来源的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均不同;
参考文献:
①Burkitt-like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 a germinal center derived lymphoma genetically unrelated to Burkitt lymphoma.2019.
②A new Burkitt“look-alike” lymphoma.2019.
③ WHO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 of Haematopoietic and Lymphoid Tissues.2017.
④The 11q-Gain/Loss Aberration Occurs Recurrently in MYC-Negative Burkitt-like Lymphoma With 11q Aberration,
as Well as MYC-Positive Burkitt Lymphoma and MYC-Positive High-Grade B-Cell Lymphoma, NOS. 2018.
⑤Frequent expression of multiple myeloma 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 in Burkitt lymphoma.2009.
⑥Epstein-Barr virus (EBV)-positive sporadic burkitt lymphoma:an age-related ly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2015.⑦ Prognostic Impact of MUM1/IRF4 Expression in Burkitt Lymphoma (BL): A Reappraisal of 88 BL Patients in
Japan.2017.
⑧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of Sporadic Burkitt Lymphoma in Children.2015.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