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二)

强子 华夏病理 7154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一)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三)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四)

三.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辅助检查

免疫组化中,基底细胞癌可表达一组类似毛囊干细胞(follicular germinative cells)表型的细胞角蛋白,如CK5/6、CK14,但不表达CK20;文献中也有CK7表达的报道。Ber-EP4一般强阳性,p63为细胞核弥漫阳性。一般不表达EMA、CEA,但鳞化区域可表达EMA。

分子遗传学方面,大部分基底细胞癌具有SHH通路的活化突变,涉及的基因有PTCH1(最常见)、SMO、SUFU等;散发性基底细胞癌同时会有肿瘤抑制基因TP53的突变。

四.基底细胞癌鉴别诊断

从组织学表现角度说,有很多良性及恶性皮肤病变会类似基底细胞癌,具体如非肿瘤性病变(如真皮纤维瘤【dermatofibroma】上方表皮的毛囊样分化【follicular induction】)、良性皮肤附件肿瘤(尤其毛囊肿瘤)、伴基底样细胞或小蓝圆细胞特征的皮肤癌。实际工作中,应结合临床所见、镜下典型特征、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方可做出最终诊断。

1. 毛发上皮瘤(trichoepithelioma)及毛母细胞瘤(trichoblastoma)

毛发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最多见于头颈部。有人认为毛发上皮瘤是毛母细胞瘤的亚型之一。大部分毛发上皮瘤表现为年轻患者的散发、孤立性肿瘤,但也有少数病例为肿瘤抑制基因CYLD种系突变相关的Brooke-Spiegler综合征表现之一。

组织学上,毛母细胞瘤为真皮内较大的界清结节,与表皮不相连;细胞为小的基底样,呈多个较大结节状、或微结节状排列。毛发上皮瘤也表现为真皮内、基底样细胞形成巢状及条索状的界清肿物,整体结构类似成串花瓣样。毛发上皮瘤中的细胞似乎比毛母细胞瘤中的细胞相对成熟一些。同时毛发上皮瘤中也可混有角质囊肿,部分病例中可与表皮相连。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二) 

图8. 毛母细胞瘤,细胞也呈形态温和的基底样。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二) 

图9. 毛发上皮瘤,低倍观基底样细胞,部分呈花瓣样。

毛发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均可出现周边栅栏状结构以及毛囊间质,后者为有序排列在肿瘤结节周边的胶原及稍梭形的纤维母细胞。乳头状间质小体(papillary mesenchymal body)是伴肿瘤上皮的卵圆形间质成分,出现这一特点则高度提示为良性、生毛性肿瘤。这类肿瘤的结节内可以出现黏液,但间质无黏液。与基底细胞癌不同的是,毛发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一般无显著裂隙、炎性黏液样间质、显著核分裂、细胞学异型性、肿瘤坏死。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二) 

图10. 毛发上皮瘤中的乳头状间质小体(箭头所示)及钙化。

硬化性(desmoplastic)毛发上皮瘤一般表现为青年至中年面部中央的质硬斑块或结节,组织学表现为小的基底样细胞呈狭窄束状,间质为致密硬化性表现。形态学上这种情况可类似前述硬斑病样基底细胞癌,尤其活检表浅时更是鉴别困难。倾向于硬化性毛发上皮瘤的特点有:结构对称、具有伴钙化的角质囊肿、细胞簇较窄、有巨细胞反应、有毛囊/皮脂腺/毛囊漏斗部分化;此外,无核分裂、细胞学异型性、肿瘤与间质之间的裂隙,也倾向于诊断为硬化性毛发上皮瘤。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二) 

图11. 硬化性毛发上皮瘤,形态温和的基底样细胞呈束状排列,可见角质囊肿形成,间质为硬化性。

毛发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鉴别基底细胞癌时,困难病例可进行免疫组化检测。前两者一般存在CK20阳性的Merkel细胞。同时CK20也可与AR联合用于鉴别:基底细胞癌中无CK20阳性Merkel细胞、但AR阳性,而毛发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不表达AR。需要注意的是,CK20和AR联用也有一些问题,如AR的表达一般为局灶性,且基底细胞癌中有时也会出现完全缺失;而毛发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中的Merkel细胞数量可能很少,有时需连续切片才可以。

基底细胞癌及其鉴别诊断(二) 

图12. 免疫组化CK20,显示硬化性毛发上皮瘤中的Merkel细胞为阳性着色。

类似情况下鉴别诊断,还有诸多标记物正在研究中。据报道,基底细胞癌中bcl-2呈弥漫阳性、而毛发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则仅为周边着色,但也有研究表明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有限。基底细胞癌中会表达CD10,而毛发上皮瘤和毛母细胞瘤中仅为间质表达;CD34结果与此类似;但也有研究认为尚无法用于实际诊断。其他如p75NTR、TDAG51等,研究结果也并不理想。

未完待续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StanoszekLM,WangGY.Histologic Mimics of Basal Cell Carcinoma[J].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2017,141(11):1490-1502.

DOI:10.5858/arpa.2017-0222-RA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