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我眼中的周小鸽老师

52086 908 评论
[导读] 2019年3月22日从美国飞北京的航班上,想起3月底即将举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淋巴组织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学习班暨淋巴瘤学术会议,又想起周老师这些年为中国的淋巴瘤诊断和青年才俊培养付出的心血,感慨之间,一气呵成写下这篇文章,描绘我眼中的周老师,以此感谢带我走进淋巴瘤多彩世界的恩师。

作者:李昱(重庆)

来源:52086

朴实低调

细心的淋巴瘤同仁会观察到,无论到哪里讲课,周老师最喜欢穿一件洁白整洁的T恤衫,我们都称之为“老头衫”。无论走到哪里,一个朴素的双肩包跨在肩上,每到进门之处总是为后面的人“把门”,是当今社会中很少见的绅士了。周老师的朴实低调不仅体现在衣着、装扮上,还在对外的宣传上。印象中好几届淋巴瘤会议或学习班的主办方希望周老师提供最新的简介,周老师总是很认真回复:“就写淋巴瘤爱好者”,结果主办方总是自己去找周老师的介绍。然而,正是这样一位看似普通的学者,其在淋巴造血疾病专业领域的学术造诣切实可用“低调奢华有内涵”来形容,这一点毋庸置疑在多次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碰撞中都得到了鉴证。

关爱年轻人成长

谈起周老师为何“圈粉无数”,与周老师积极帮助年轻人成长有密切的关系。我自己就是直接获益者。2014年底从美国MDACC学习归来后,发现真很多EBV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很棘手。2016年2月-5月到友谊医院进修淋巴瘤诊断,进修回来对脾脏EBV相关的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很感兴趣,收集了一些病例,周老师立即给予机会在同年8月的第九届全国淋巴组织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学习班上分享,也是我第一次站在全国的淋巴瘤会议舞台上,其实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淋巴瘤爱好者,但周老师发现年轻人一点闪光点就给予机会,真是很感动。纵观这十二年来全国淋巴组织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学习班上推送了很多的青年才俊,这些人目前很多已经是淋巴瘤亚专科的中流砥柱。

无私分享知识

周老师无论在哪里授课,总是毫不保留的分享自己的课件,系列课件非常呈知识体系,深入浅出地把淋巴瘤的诊断从临床到病理剖析清楚。在2016年进修期间,周老师过生日之时感叹:“最不希望的是哪天我离开这个热爱的事业时,我积累的知识也随风而去,没有传承下去......”在场的进修生无不动容,周老师这么多年无私分享了很多的淋巴瘤知识,他的经典课件,从CPN开始,每一张都有人记录成文字版一直传承下去,对很多淋巴瘤诊断一片空白的病理人启蒙淋巴瘤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周老师2010年在重庆举办了一次淋巴瘤的学习班,也是重庆病理届第一次深入系统学习淋巴瘤诊断。周老师对淋巴瘤的朴实情怀,对我们引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只有一个人醉心于自己所钟爱的事业的时候,他对这份事业的情怀就会自然地流露出来,而且具有感染力,打动人心。

充满童趣

周老师与淋巴瘤相处的时间可真是朝朝暮暮,5+2,白+黑。周末偶尔被进修生硬拖着出去放松一下,也总是带着“职业病”的影子,地上的花草,树木的排列,在周老师的眼里,不是霍奇金,就是富于T的大B。最近我创作的《淋巴瘤之歌》有不少是源于受周老师童趣的影响,歌词里大小不等的彩色汤圆,树上的果子砸到头上后散落的分布,都带给我许多灵感。这些千变万化的淋巴样细胞构成了错综复杂的疾病图像,而老师恰如其分的比喻及耐心通俗的讲解,总是让我们记忆深刻,醍醐灌顶。

你们觉得周老师只会看淋巴瘤吗?不是的。周老师唱歌时不仅深情满满还比划童趣的动作,为了仔细观看蚂蚁趴在地上一动不动,请进修生们吃他亲自煮的小面那可是色香味俱全,形态学特征鲜明。而最让人感动的是,当我们进修生夜深了还在科室用功学习时,老师有时会悄悄的送些宵夜过来解乏!

永葆持续学习活力

淋巴造血系统的疾病真是种类繁多,2017新版WHO分类的书籍还未来得及通读两遍,却发现很多新的疾病已经无法涵盖,保持持续的学习能力非常关键。周老师每天会诊很多淋巴瘤病例,还经常查阅最新的文献进展并分享给淋巴瘤爱好者。52086公众号内容丰富,很多人瞩目。为更好地对这次具有重要意义的第十二届全国淋巴组织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学习班暨淋巴瘤学术会议做好铺垫,周老师精心准备了8个热身病例,每次讨论充分,且周老师分享了很多最新EBV相关的文献知识,也分享了自己有关EBV相关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课件。看着淋巴瘤大师都如此永葆学习的活力,不断更新知识,晚辈更需努力。

结束语

飞机上写下这段文字,半小时一气呵成。我常想起我读过的一本书《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一位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远不是教会他多少知识。在这个知识更新体系日益加速的年代,拥有对知识渴求、主动学习的愿望,才是一个人不断持续向前的原动力。而一个人遇到一个好老师,让他从耳濡目染中感受到老师那份朴素没有功利的淋巴瘤情怀,点燃了自己的学习激情以及对淋巴瘤的热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感恩我的恩师周小鸽教授,点燃自己对淋巴瘤学习的兴趣与激情,成为一名淋巴瘤爱好者。这份朴素的情感虽不如淋巴瘤大师对淋巴瘤的热爱那样深沉和厚重,却也足够真诚和热烈。

在此第十二届全国淋巴组织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学习班暨淋巴瘤学术会议召开之际,随笔撰文,再次感谢恩师精心的培养,并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香溪鲟 整理)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