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与许多恶性肿瘤不同,一旦怀疑淋巴瘤不是首先去找外科医生或放化疗医生,而应该先去找专业病理医生明确诊断。因为淋巴瘤不仅诊断要由病理说了算,如何治疗也要听病理医生的。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 李小秋
活检是诊断淋巴瘤的利器
虽然相当多的淋巴瘤病人临床表现为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但并非所有的淋巴结肿大都是淋巴瘤引起的。是不是淋巴瘤,要靠活检,即从患者身上切下一个完整或部分的病变淋巴结,做成病理切片观察,加上一些辅助研究,才能确诊。病理活检不但能区分是不是淋巴瘤,还能判断淋巴瘤的具体亚型,以指导临床对症治疗、获得最佳疗效。部分淋巴瘤发生在身体深部的淋巴结或者淋巴结以外的器官组织,这部分病人较难通过开放小手术获得标本,但可以通过空芯针穿刺活检或者各种内窥镜活检对病变组织进行检查。
由于淋巴瘤种类繁多,形态改变复杂多变,良恶性病变有时十分容易混淆,要作出精准的诊断,未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专科病理医师往往难以胜任。因此,一旦怀疑淋巴瘤,患者一定要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确定病理分型才能决定治疗方案
淋巴瘤是发生在淋巴造血组织的恶性肿瘤,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肿瘤,而是数十种不同类型或亚型淋巴肿瘤的总称。不同亚型的淋巴瘤诊断要靠病理检查来明确,而不同亚型的淋巴瘤治疗措施和预后也不完全相同。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淋巴瘤各种类型、亚型多达60多种。传统的分类方法将淋巴瘤类型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起源细胞的不同,又通常分成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或NK细胞淋巴瘤两大类。据近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全国多家肿瘤中心,针对中国3万多例淋巴瘤病例的流行病学统计研究显示,在中国,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分别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66%、21%和9%。在各种淋巴瘤亚型中,又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最为常见,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约占所有恶性淋巴瘤的三分之一。
过去30年中,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被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方案,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长期无病存活率不超过40%。而现在随着淋巴瘤诊疗技术的进步,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模式已从单纯的放化疗进入生物靶向治疗时代,单纯的CHOP方案已不再是标准治疗方案,目前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的治疗效果更好。通过8个疗程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治疗,58%的患者可获得临床治愈,43.5%的患者可获得10年长期生存。(倪洪珍 王懿辉整理)
淋巴瘤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淋巴瘤的原发部位可在淋巴结,也可在结外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骨骼或皮肤等。发生的部位不一样,症状表现也不同,最常见的是淋巴结迅速增大,一般没有痛感。因此,如果出现了淋巴结肿大,且治疗无效的病人要警惕是否患有淋巴瘤。除了淋巴结肿大外,患者还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盗汗等。
中年人发病率最高
近年来淋巴瘤发病率持续上升,40~50岁是高发年龄段。淋巴瘤发病率持续走高,这与现代人的生活环境、饮食、生活节奏等有很大关系。从环境上说,现代人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机会增多、环境污染加重、接触有机溶剂染料过多等都与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另外,曾接受电疗或经常接触辐射的人患淋巴瘤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染发剂、除草剂、非法食品添加剂等化学物品也被证实与此病有关。在饮食上,蛋白质摄入过高、维生素摄入过少会增加患淋巴瘤的风险。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