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清明节的缅怀 | 纪念逝去的病理人

shuanlong 华夏病理 983 评论

清明节的缅怀 | 纪念逝去的病理人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里,本想着早早写来,却因为一些琐碎之事没能来得及写下。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是中华儿女纪念我们的祖先、先辈们的节日。世世代代都流传着祭祖的习惯,缅怀一些我们生前尊敬的人们。在我刚刚进入病理行业的时候,也是一面迷途,对于中国现在的病理事业发展有着不确定的情绪。

在学习看片子的时候,总是在带教老师,更可以说是启蒙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学习和探讨病例,一点一滴地积累,让我从一个门外汉,对病理的迷茫,成为今天对病理痴狂的病理医生。后人的进步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前人探好的路上继续前进,让后辈们少走一些弯路。刚到医院病理科的时候,我们的医院是基层医院,人员比较少,但病理科却有这一个病理科的创始人“杨桂芳主任”。她和蔼可亲,已年近八十,依然在医疗战线上发着光和热。在科里,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杨姥。面对刚入行的我们,她也总是耐心地讲解,给予我们及时的帮助。也就是在两年前,由于身患重病,最终离开我们。但她一手创下的病理科正在逐步地壮大和发展下去。

有了临床病理工作中一点点的经验后,总感觉到基层医院的局限性,很多病例也只是在书上看过,却从来不在实际工作中经历,又是一次职业上的迷茫。幸好在刚刚入行的时候,八零后的我们对计算机有着痴迷的热情,在华夏病理网等众多互联网平台上学习来自不同地方的病理医生的分享,更多是来自国内外一流的病理专家的讲解。还有不断的专题业务讲座,让我们基层医院的病理科医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病理行业发展的前言,更多的机会把专业基础知识打牢加深。李维华老师就是一个热衷于分享的人,作为临床病理界的泰斗人物,与刘彤华院士、杨光华教授齐称为病理三华。作为老一辈的病理人,更关注中国病理行业的未来发展和基层医院病理科医生的发展。虽然在八十多岁的年纪里,也不忘对后辈的扶持和教导。每当在网上看到李老发表的病例,我都会认真去阅读,这都是用病理人一生总结出来的精华。也时常看到李老对广大网友的问题给予了准确而及时的解答。更是经常准备了很多内容在病理网站上做些专题讲座,让我们受益匪浅。

李老是病理界的前辈,更是推动互联网+病理发展的第一代大家。即便清明节过去了,病理人也始终不能忘怀众多病理大家给我们打下的基业。缅怀是对前辈的思念,遵循前辈对我们这一代人的教导和期望。现在的病理人和未来继承病理行业的人也必将全力以赴为病理行业的发展,为医疗水平的进步,为人类健康的改善而奋斗终生。

责任编辑:涣涣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