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前辈病理学家的故事 | 母亲的“求精中学”时代(随笔)

Rebecca 华夏病理 1241 评论

前辈病理学家的故事 | 母亲的“求精中学”时代(随笔)

四十年代重庆陪都美国教会私立求精中学 

今天收到於表姐发来她的中学母校重庆求精中学校友制作的感恩母校电子音乐册,不禁浮想联翩。记得儿子在美国大学的同学Fan也是毕业于重庆求精中学的,现正在康奈尔大学攻读读博士学位呢。母亲也曾就读过这座重庆陪都、当时闻名遐迩的美国教会学校——求精中学。 

母亲生前曾告诉我当年她在求精中学时孔家二小姐也在那里读书,同学们大多都是国民党达官贵人的子女和富甲一方商贾名流千金少爷,一个个穿戴入时,有的同学手里还抱着白绒绒卷毛狮毛小洋狗来,跟有保姆甚至保镳陪同来学校上学的。一辆辆黑色福特小汽车每天送来接回,每天学校门前小轿车喇叭声呜呜叫好不热闹。

唯有她是以第一名优异成绩享受全免学费考进去的贫寒女学生。她虽然家境出生贫寒,但也有年轻女孩的爱美之心,买不起同学们戴的珠宝首饰,时髦的胸针领针,于是就采集校园路边的一朵两朵小野花做成领针别在自己裁缝得体的廉价浅色格子布旗袍上。我是见过母亲这张泛黄的小照片的,母亲一头浓密的浏海下面是一对明亮有灵气的眼睛,一根粗粗的麻花辫子搭在胸前一边,浅色格子布旗袍越发衬托她的身材小巧玲珑,她站在学舍走廊上,那栏杆外墙壁上爬满了蔓藤与虎耳草。母亲买不起同学们穿的时髦绸缎花旗袍,于是自己手工缝制廉价的小碎花布旗袍穿,这样的举动经常引来那些富家女同学们哄笑,还给她起了一个外号「maid」(女仆)。母亲也没觉得有什么很难受的感觉,因为她也有她自己内心的骄傲:那就是她这个「maid」要比那些富家子女同学勤奋刻苦用功多了,书也比他们读得好多了,因而老师对她也怜爱青睐有加。

到了要放暑假的时候,母亲开始犯愁了,手上仅有的一点点钱甚至不够买一张最便宜的底舱船票回家去,一到放假学舍也要马上关闭,眼看着在重庆这么大的都市快要走投无路了。当时学校杨校长得知此况于是决定安排母亲搬去他家住做baby-sitter(保姆),帮他太太和佣人一起照看几个儿女,也帮忙料理做一些家务,以解决这位从川东小县城来的贫寒优秀学子暑假食宿无着、马上面临困境的燃眉之急。 

两个月暑假工过去,杨校长吩咐夫人付给母亲10块银元作为暑期工做baby-sitter的劳务报酬,但母亲离开他们家时却将那10块硬洋放进装有一封真诚感激杨校长夫妇致谢信的信封里,悄悄放在了校长家里离去。 

她告诉我当时暑假能留在校长家里做baby-sitter度过那段在重庆陪都最困难时期,已经蒙受了杨校长夫妇很大的恩典,所以我不能再接受他们的任何报酬。 

她在求精中学只读了一年半高中便去参加了全国联考(大学入学考试),结果被华西大学医科和南京医科大学(当时的国立江苏医学院,战时迁去了重庆北陪)同时录取。华西大学是美国私立教会大学,由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支助建立。学费非常昂贵,母亲面临着根本无钱去读这所她一直的心仪梦校,所以不得不忍痛放弃了它。只好去读南京医科大学这所国立大学,监于她的联考成绩出类拔萃,她获得了这所学校全额奖学金录取,她在那里就是靠着考试成绩年年名列前茅,享受学费、生活费全免奖学金来支撑自己完成了她五年医学院生涯。 

生存的达摩利克斯之剑高悬在颈项上的一位寒门医学生是根本没有花前月下的。繁重的医学院全德文课程和5年艰苦的吃「牛皮菜」、糙米饭生活没把身体压垮、罹患肺结核病或精神衰弱症已经是万幸。 

多年之后,她回到求精中学去看望当年恩人杨校长,告诉他自己即将从国立江苏医学院毕业,杨校长得知她曾因为经济不支无法就读华西医科时当时为她一再地惋惜不已!一直在责备她当时为什么早点不告诉他让他知道这件事。他说他是可以写推荐信给华西大学校长足以证明她的学品能力足够优秀出众的,母亲是可获得该校全额奖学金去读华西大学医科的。原来杨校长自己本人就是从求精中学毕业就读华西大学教育系本科毕业,而后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攻读教育硕士学位背景,在他同期留美毕业学成回国同学中也有不少在像华西大学和当时国内不少名校从事教育管理精英层领军人物和任职大学教授职位。

后来母亲也告诉过我:如果我当时去读了华西大学医科,出路那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华西医科、北京协和、湘雅医科这些最好的医学院医学生淘汰率非常高,能熬到毕业的后来几乎多去了美国纽约及新英格兰地区名校大学教学医院做实习医生和住院医生训练。人生轨迹完全不一样。 

我也问过她为什么当时不告诉杨校长自己高二暑假就已经考取了华西大学医科。母亲说家庭家大口阔,完全要依赖外公一人劳作养家已经是非常艰辛不易,家里显然根本没有条件供自己去读华西医科,我不得不要尽快地考上一所能提供我全额奖学金念完书的大学,重要的是要学一门专业技能,能尽早出来谋生去帮补我父亲供养家庭和下面的弟弟妹妹们,也希望他们有一天能像我这样能一个人勇敢地离开家乡来到陪都重庆,通过自身努力尽可能获得完整教育的机会,寻找一条看得见希望的出路,以改变自身命运。所以我不得不提前离开求精中学。 

杨校长已经帮过我很大的忙了,一个人是不好一而再、再而三去麻烦打搅为难别人的。再说我怎么好意思开口告诉杨校长呢?一个贫寒苦学生,虽然天资聪慧过人,后天又足够勤奋努力,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懂慧眼识珠或愿意赏识去全力相助有才华有潜质的年轻人。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杨校长夫妇那样对贫寒平民优秀学子赋予了莫大的同情怜悯心。我当然清楚重庆美国教会私立求精中学、杨校长显赫的声望与地位,我的那些含金汤匙出生的富贵子女同学们……我和他们不是在同一个世界里的人。只有当你有尊严地独立于世时,你才有可能有机会和他们平等去对话。除非努力改变自身命运,否则没有别的办法。当时选择去华西医大,对我这样一个一文不名、在求精中学那些富家女同学们眼里一个从川东十足乡下来的「maid」想去读华西大学医科的难度那可谓天方夜谭,完全是异想天开。 

回想母亲当年告诉我这段故事——其实上它就是阶级分层与固化,并一直就存在这个世上,存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甚至存在于空气里。「只有当你有尊严地独立于世时,你才有可能有机会和他们平等去对话,除非努力改变自身命运,否则没有别的办法。」我曾写信给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主任委员佘铭鹏教授(他是珠海下栅官塘人),恳请他邀请我母亲—同济医科大学协和医院血液病学教授、中国抗癌协会细胞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穿刺细胞学奠基人能来珠海参加在珠海举行的首次中国国际病理学大会,那是一次空前绝後的国际病理专业学术交流大会,一共来了300多位世界上最棒的病理学家。佘教授欣然应许我的请求并将邀请信挂号函件快件寄给我委托我转交母亲十分期待欢迎她与会。 

这次大会母亲不但被安排为大会发言(在这之前她已经代表中国赴欧洲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过国际细胞学大会交流),同时也有幸邂逅杨校长的儿子——后来成为华西医科大学校长、我国著名的病理学专家杨光华教授。母亲和他谈起了自己四十多年前在重庆求精中学求学经历,在他家做暑假baby-sitter及与他们家人孩子愉快相处所度过的美好岁月时光,彼此无不感概万分。 

时间飞逝而去,岁月如刀霜残酷无情。杨校长的儿子、杨光华教授也于多年前驾鹤西去。他治学严谨,为人谦和,一表人材,早已华盖桃李满天下。我于1997年赴成都参加全国病理细胞学学术大会曾与他有过一面,他得知我是母亲的长女并从事母亲她非常重视的病理专业并已有多年时他非常地惊喜!人生啊,真是无处不相逢。 

愿在天上的杨校长、杨教授他们父子和母亲还能再相遇。「每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还会再相逢」。会的,一定会是这样的。 

前辈病理学家的故事 | 母亲的“求精中学”时代(随笔)

正月岁寒于海边寓所初稿【补记】 

从谷歌检索据海外求精中学校友撰写回忆录得知杨校长任职服务求精中学长达17年(1932-1949)。其为广东填川移民后裔。在求精中学毕业后,于1919年考入成都华西协合大学主修教育,旋即赴美国芝加哥西北大学勤工俭学攻读教育专业,学成归来回到母校求精中学任教,从1934年开始任求精中学校长直至1949年。 

杨校长上任伊始力改洋化教育模式,倡导新学。首倡向贫苦百姓子弟招生之举,令世人耳目一新。任校长十五年间,陆续办成了求精幼稚园、求精小学、求精中学、求精商学院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机构,为桑梓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良好教育机会。 

五十年代初,杨校长因美国教会教育背景被定罪为「美国特务」被枪毙。时值韩战爆发,母亲舍下出生才6个月大的女儿积极应徵入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担任中南军区医疗队队长奔赴东北抗美援朝的战场日以继夜救死扶伤志愿军前方将士......直到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议签署那一天。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历史。

作者:Rebecca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