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免疫组化IQC你要知道的事

涣涣 华夏病理 2158 评论

免疫组化IQC你要知道的事

在临床病理诊断工作中,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对于免疫组化的室内质控(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目前一些实验室未能规范实施,引起染色结果参差不齐,导致病理医生的误诊。因此,每个实验室只有实现IQC,才能保证染色结果的可靠性,充分发挥该技术在诊断肿瘤、指导治疗、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一、免疫组化成功的要素

病理技术人员:在保证免疫组化染色质量、保证结果可靠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

技能Get:

1、掌握免疫组化的实验原理

2、免疫组化技术的每一个操作步骤、每一个细节

免疫组化IQC你要知道的事

病理科医生:在免疫组化中起主导作用。

技能Get:

1、了解多种抗体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不同的抗体会在组织中不同部位表达,阳性有的在细胞质表达、有的在细胞膜表达、有的在细胞核表达,表达于细胞核,如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雌激素受体(ER)、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孕激素受体(PR)、甲状腺转录因子1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表达于细胞膜,如细胞凋亡因子,CD30、CD5、CD20、CD8、CD15 和 CD45RB;表达于细胞质,如AFP、嗜铬蛋白A、抗细胞角蛋白(AE1)、黑色素瘤(HMB45)、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广谱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2、准确区分假阳性和假阴性、分析判读染色结果

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是病理医生作出判断的依据,因此,实现IQC、保证染色质量至关重要,其需要病理医生与病理技术人员多进行信息交流,多注意配合,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免疫组化IQC你要知道的事

二、免疫组化染色中的IQC

1、组织固定

及时、恰当、完好的固定是制作好的组织切片的基础。组织固定的好坏是影响免疫组化结果的关键因素。固定的目的之一是最大限度地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组织标本离体后30分钟内应进入固定液或低温保存,固定时间为8-24 h。固定液为10%中性缓冲甲醛溶液,固定液的量为组织块体积的4-10倍。

2、抗原修复

在进行免疫组化时并非所有的抗原都要进行抗原修复,抗原性保存良好或基本保存者不需要修复。目前抗原修复的方法主要有蛋白酶消化法、硼氢化钠修复法和热修复法。最常用的是热修复法,尤其是细胞核抗原经热修复后,其染色效果特别好。热修复包括单纯加热、高压加热和微波加热3种,其原理是以热效应来引导抗原决定基重新暴露。热修复法影响抗原修复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是温度,至少要达到100℃,时间3-15分钟;二是修复液的pH值为7.5-8.5。鉴于抗原修复的方法较多,在实际工作中,究竟选用何种抗原修复,应根据抗体种类予以选择,必要时可以多种方法同时使用。

3、注意事项

脱蜡一定要充分,每步PBS冲洗时间、次数一定不能省略,因PBs液内含有盐,可以减少背景染色。滴加试剂时要均匀、足够,比切片上的组织界限宽出0.05-0.35cm,防止出现边缘效应。即使是同一种抗体,由于产品批号不同,其效价可能有差异,因此,新购进的抗体一定要进行预实验,找出最佳条件并进行记录。

此外,组织浸液的温度,切片烘烤的温度控制,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室内温度及抗体的效价等都是影响免疫组化标记质量的重要因素。

免疫组化IQC你要知道的事

三、免疫组化染色中常见问题

1、结果均为阴性,包括阳性对照也为阴性,多为漏加一抗或抗体失效,其次为底物中双氧水量少或失效,也可因复染或脱水剂使用不当造成;

2、结果均为弱阳性,多为抗体过浓或切片干燥引起,其次为黏附剂过厚、抗体孵育时间过长或使用已变色的呈色底物溶液,呈色时间过长引起;

3、阳性对照良好,阳性标本为阴性,固定和处理不当是最常见的原因;

4、所有切片背景过深,常见原因为漂洗不彻底,在显色前所用的二抗是信号放大系统,如果残留在切片上可直接与显色剂反应而显色,也可因切片过厚、底物呈色过久或因双氧水浓度过高,呈色速度过快引起。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