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直播预告|明晚8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锋老师带来:《肺肿瘤病理分类与分子诊断进展》敬请期待!

 华夏病理 1036 评论

近几年肿瘤病理更为受关注,它不仅能对肿瘤的性质、类型以及预后、疗效等进行预测和评价,而且能为肿瘤的诊断、治疗提供关键依据。对此我们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锋教授就相关问题讲座。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肺肿瘤病理的相关内容,讲座前我们采访到李锋教授:


Q:“肺肿瘤病理分类与分子诊断进展”,这是一个非常前沿的领域。能否请您谈谈,近年来肺肿瘤病理领域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最大的变化可以说是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向整合性诊断的范式转变。过去我们可能满足于给出“非小细胞肺癌”这样的诊断,但现在这还远远不够。最新的WHO分类强调,病理报告必须是一个综合了组织亚型、免疫组化标记和关键分子遗传学改变的“整合报告”,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临床能否选择最有效的靶向或免疫治疗方案。


Q:面对如此多的检测指标和快速更新的知识,病理医生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


A:挑战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知识的快速迭代,我们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生物标志物和它们的临床意义。其次是样本的有限性,尤其是穿刺小标本,如何合理分配有限的组织,优先进行最必要的检测,需要病理医生与临床多学科团队(MDT)共同决策。第三是技术平台的挑战,包括选择合适的检测技术(如FISH、PCR、NGS)以及正确解读复杂的分子报告。


李锋教授希望通过此次讲座,让大家不仅了解最新的分类和分子进展,更能掌握一种整合诊断的思维模式,知道在日常工作中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一份高质量的、能指导临床实践的现代肺肿瘤病理报告。


直播预告|明晚8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李锋老师带来:《肺肿瘤病理分类与分子诊断进展》敬请期待!李锋老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骨软组织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病理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病理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医学科研管理分会副主委;先后主持承担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科技支撑计划、“973”前期专项和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以及省部级课题8项;研究方向是肿瘤病理诊断。


日积月累丨勤学不倦

本次华夏病理网络讲堂将为您带来

肺肿瘤病理分类与分子诊断进展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进入课堂

砥志研思,精进不休

与行业专家共同交流、探讨病理学术

文末点击进入教室可直接进入教室

欢迎分享/收藏/预约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