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文献攫精-女性生殖道原发淋巴瘤

强子 华夏病理 4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引言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约25-40%的病例发生于淋巴结外。结外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依次为胃肠道、皮肤、中枢神经系统;累及女性生殖道者罕见,仅占结外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5%,但却多表现为播散性淋巴瘤。

 

埃及曼苏拉大学(Mansoura University)病理专家Ali等人对其所在单位肿瘤中心2016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女性生殖道淋巴瘤病例进行了详尽分析总结,相关文献已发表于《Int J Gynecol Pathol》杂志。为帮助大家对这一病种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将该文中的重要表格、图像编译介绍给大家。

 

女性生殖道淋巴瘤影像学要点及鉴别诊断

1.卵巢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单侧及双侧病变均可出现;卵巢外扩散最常见途径为盆腔淋巴结及主动脉旁淋巴结;可能会有腹膜受累。

需鉴别:卵巢上皮性肿瘤;肉瘤(双侧者少见);性索间质肿瘤(如粒层细胞瘤);儿童则需考虑生殖细胞肿瘤及神经母细胞瘤;转移性肿瘤。

 

2.宫颈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大部分发生于宫颈,但宫颈和宫体都可受累;最常见表现为对称性增大,但也可为大的分叶状肿物或多结节表现。

需鉴别:慢性宫颈炎、滤泡性宫颈炎,在活检标本中都可能与低级别滤泡型非霍奇金淋巴瘤混淆;宫颈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Ewing肉瘤;转移性肿瘤;肉瘤;黑色素瘤。

 

3.子宫内膜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子宫内膜弥漫性增厚,不伴肌层受累;或呈息肉样病变,伴或不伴子宫内膜弥漫性覆盖。

需鉴别:癌;恶性混合型苗勒源性肿瘤(MMMT);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包括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子宫未分化肉瘤;转移性肿瘤;黑色素瘤。

 

4.阴道淋巴瘤

影像学表现:该肿瘤可呈浸润性、或分叶状;更常见为浸润性,且表现为阴道壁的弥漫增厚;可能会有肿瘤连续播散至宫颈的情况。

需鉴别:癌;肉瘤;转移性肿瘤;黑色素瘤。

 

女性生殖道淋巴瘤需鉴别诊断病种的组织形态学要点及免疫组化

1.反应性炎性病变

组织学:淋巴细胞、浆细胞及组织细胞组成的多形性细胞群,无非典型性。若存在滤泡,则滤泡间距宽大且伴完整套区。滤泡分布浅表,呈带状,无浸润现象。

免疫组化:反应性淋巴滤泡的生发中心中BCL-2阴性。

2.上皮性肿瘤(如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小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上皮瘤样癌)

组织学:提示为上皮性质的线索可能包括:黏附性巢团,岛状结构,条索状排列,腺体形成,伴原位成分。硬化分隔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瘤细胞可类似有黏附性的簇状或条索状结构,易与癌混淆。黏膜完整是淋巴瘤的特征性表现。未分化癌表现为细胞黏附性缺失、常见核分裂象及坏死,且缺乏腺体形成,进一步增加诊断难度。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特征为卵圆形小细胞伴核铸型及广泛核分裂。

免疫组化:上皮标记(AE1/AE3、EMA)和PAX8、ER、PR至少局灶阳性。神经内分泌癌则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如Syn和CgA)。不表达淋巴细胞标记。淋巴瘤可能会表达EMA和CD56,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淋巴细胞标记一起仔细判读。

3.子宫内膜间质肿瘤(包括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组织学:弥漫片状分布的小蓝圆细胞。此外,淋巴瘤包绕的残留腺体可能会导致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腺样/性索样亚型混淆。非霍奇金淋巴瘤应无梭形细胞分化或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的血管模式:该血管模式表现为规则分布的小动脉周围环绕轻度梭形表现的细胞,呈漩涡状排列。

免疫组化:子宫内膜间质肿瘤中的低级别病例表达CD10、PR、ER,高级别病例表达Cyclin D1或BCOR。CD10或Cyclin D1不能单独用于证实诊断,因为它们可能也会表达于非霍奇金淋巴瘤。还要注意加做淋巴细胞标记,如LCA、CD20、PAX5。

4.子宫未分化肉瘤

组织学:均一的多形性表现,伴梭形、上皮样形态。细胞核有显著非典型、核分裂及坏死。

免疫组化:表达p53、p16;可局灶阳性表达ER、PR、CD10、SMA。

5.Ewing肉瘤

组织学:可为形态均一的小圆形细胞弥漫片状生长,也可能会有菊型团;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多形性大细胞。

免疫组化:表达NKX2.2、CD99(也可表达于淋巴母细胞淋巴瘤)、FLI-1、NSE;不表达淋巴细胞标记。

6.黑色素瘤小细胞亚型

组织学:典型情况下会有大核仁、腺泡状结构、色素,这些有助于诊断,但可能缺失。

免疫组化:表达S-100、HMB-45,不表达淋巴细胞标记。

7.年轻女性单侧卵巢增大的无性细胞瘤

组织学:片状分布的大而多边形细胞,伴大量核分裂,有伴淋巴细胞浸润的纤维间隔分隔。

免疫组化:表达SALL4、CD117、PLAP、OCT3/4;不表达淋巴细胞标记。

8.原发小细胞癌

组织学:小圆形细胞弥漫生长,胞质稀少,常见核分裂。

免疫组化:表达AE1/AE3、CD10、WT1、calretinin,不表达淋巴细胞标记。

9.转移性低分化癌,尤其乳腺来源者(小叶癌)

组织学:圆细胞肿瘤,无细胞间联系,核浆比高。多形性程度不一。

免疫组化:表达上皮标记(如AE1/AE3、EMA、CK7)和GATA3、ER、PR、mammaglobin;不表达E-cadherin和淋巴细胞标记。

10.成人型粒层细胞瘤

组织学:小的立方状细胞弥漫生长,胞质稀少,细胞核成角或有核沟。

免疫组化:表达inhibin、calretinin、FOXL2;不表达上皮标记和淋巴细胞标记。

11.其他造血系统肿瘤,如粒细胞肉瘤;但粒细胞肉瘤阳性表达MPO、CD43、CD68,但不表达淋巴细胞标记。

 

图例赏析

文献攫精-女性生殖道原发淋巴瘤图1.子宫肿物,最终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类型。(A)盆腔MRI,轴位T2加权相,可见界不清的宫体软组织肿物,中等信号密度,左侧壁尤为明显。(B)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标本,可见一肉质息肉样病变,大小9*6*5厘米,切面呈灰白、质硬,肉眼观侵犯厚度超出肌层1/2。(C)HE染色切片中,可见无黏附性的非典型大细胞弥漫浸润,仍可见残留的子宫内膜腺体。(D)瘤细胞的核大,核膜不规则,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检测,大细胞不表达CK、但子宫内膜腺体阳性可作为内对照(E);不表达CD10(F);转化的淋巴细胞CD20细胞膜弥漫阳性(G),且BCL-6阳性(H)。转化的淋巴细胞Ki-67阳性率约90%(I)。

文献攫精-女性生殖道原发淋巴瘤图2.宫颈肿物,最终诊断为ALK阴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阴道镜引导下活检,可见黏附性生长的多形性大细胞浸润,该图上方可见残留的宫颈外口黏膜。(B)多形性大细胞的细胞核核呈圆形至不规则凹陷状,核仁显著,胞质深染,核分裂多见。(C)免疫组化检测,大细胞不表达CK(左上)和p63(左下),宫颈外口的上皮可作为内对照;但这些大细胞局灶表达EMA(右侧)。局灶特征性的标志细胞阳性表达EMA(即图D黄色箭头所示),LCA弥漫阳性(图E,CD45)。这些细胞几乎完全不表达CD3(F),CD2阳性(G),CD4弥漫性胞质/细胞膜着色(H)。CD30细胞膜强阳性,且80%以上的大细胞常见逗点状高尔基体着色(图I中绿色箭头所示)。颗粒酶B胞质阳性(J),Ki-67阳性率高(K)。大细胞ALK阴性(L)。

文献攫精-女性生殖道原发淋巴瘤图3.(A)本例为双侧卵巢增大,行双侧附件切除。(B)HE切片中,可见形态单一的中等大小细胞弥漫浸润,伴星空现象;(C)瘤细胞的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团块状,可见多个可染体巨噬细胞。免疫组化检测,转化的淋巴细胞细胞膜弥漫阳性表达CD20(D),生发中心表达CD10(E);转化的淋巴细胞几乎100%表达Ki-67(F)。本例最终诊断为Burkitt淋巴瘤。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Ali KM, Saleh GA, Ali N, et al. Primary Lymphoma of the Female Genital Tract: A Needle in a Haystack. Int J Gynecol Pathol. 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3, 2024.

doi:10.1097/PGP.0000000000001083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