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者:孙亚萌
临床病史
女性,80岁,乳腺钼靶:左乳外上象限见最大径3.1cm分叶状高密度肿块,其前上缘见少许毛刺,部分血管呈轨道样钙化,皮肤不厚,乳头未见凹陷,腋窝未见肿大淋巴结(BI-RADS 4C类)。
乳腺增强核磁3.0T:左乳外上象限约2点钟方向见一T1W1等T2W1稍高信号结节影,信号稍欠均匀,大小约 2.9×2.2×1.8cm,病灶边界较清,局部分叶状,左侧腋窝见多发小淋巴结(BI-RADS 5类)。
病理大体
灰黄色组织一块,大小 7.5×5.0×2.0cm,切面内见一灰黄肿物,大小 3.0×2.8×2.5cm,界清,实性,质地中等,无坏死及粉刺样改变。
镜下改变
图1 肿瘤细胞与周围组织界清,呈巢团状、筛状结构,筛孔内含有泡沫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未见明确坏死,肿瘤细胞较一致,未见明显异型及核分裂
免疫组化结果



图2 肿瘤免疫组化结果:ER(95%,强)、PR(95%,强)、HER2(0)、P63(-),其余(未显示):CK5/6(-)、Ki67(约5%+)、E-cad(细胞膜+)、P120(细胞膜+)
诊断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
鉴别诊断
1. 乳腺腺样囊性癌:与浸润性筛状癌形态相似,免疫组化表达CK7、CD117,肌上皮细胞表达P63,一般ER、PR、HER2呈三阴性表达。
2. 乳腺胶原小球病:良性病变,由腺上皮和产生嗜酸性基底膜样物质的肌上皮组成,基膜样结构呈放射状、线团状,周围见肌上皮。
3. 导管原位癌:导管周围存在肌上皮,免疫组化鉴别。
诊断要点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属于乳腺浸润性癌中一种少见的特殊类型,细胞呈低级别,具有良好的预后,肿瘤细胞巢>90%具有筛状结构,约50%的病例伴有小管癌。
乳腺浸润性筛状癌约占所有浸润性乳腺癌的0.4%,好发于老年女性,中位年龄为63岁,10年总生存率在90%以上,混合型预后差于单纯型,但好于非特殊类型浸润性乳腺癌。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