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开眼界-双侧卵巢同时发生不同类型的癌

强子 华夏病理 4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引言

卵巢发生双侧上皮性肿瘤的病例并不少见,一般是因单侧卵巢癌转移至对侧所致,且这种情况下二者的组织学类型是相同的。不过,肿瘤总是不讲理的,双侧卵巢同时发生组织学类型不同的癌也是有过报道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病理专家Maharjan等人曾在《Int J Gynecol Pathol》杂志报道一例双侧卵巢同时发生不同类型癌的案例。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知识点,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展示

患者为56岁女性,因尿潴留入急诊。盆腹部CT检查可见双侧盆腔囊实性肿物,导致膀胱向前移位。双侧肾脏有积水。子宫难以识别。右侧盆腔肿物14.7*9cm,左侧盆腔肿物12.6*9.1cm。血清CEA结果为145.6U/mL(参考值0-35 U/mL)。

本例经剖腹探查后行全子宫切除、双侧附件切除、双侧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网膜切除、腹膜活检;同时进行腹膜冲洗收集液体送检。

标本大体检查,左侧及右侧卵巢最大径分别为9cm、11cm;双侧卵巢肿物均为囊实性,其中右侧肿物为多房表现。囊腔最大径0.8-4.5cm不等,内部大部分光滑,其中右侧肿物局灶有乳头状凸起。切面方面,右侧肿物灰白色,实性至局灶质脆;左侧肿物灰白色,伴坏死。右侧输卵管大体无显著异常,左侧输卵管显著扩张,伞端扩张。

组织学检查,右侧卵巢肿物主要呈导管及管状结构,少数小管内有嗜酸性分泌物;瘤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单一,局灶呈透明、重叠表现,偶见核沟。核分裂活性不一,热点区高达15个/10HPF。未见子宫内膜异位。

读文献,开眼界-双侧卵巢同时发生不同类型的癌图1.右侧卵巢肿物形态学:(A)组织结构不一,主要为导管及管状结构,散在管腔内有嗜酸性分泌物的小管;(B)瘤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单一,局灶呈透明、重叠表现,偶见核沟。

右侧卵巢肿物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阳性表达PAX-8、CD10(腔面着色)、GATA-3(局灶)、TTF-1(局灶);不表达WT1和ER;p53呈野生型着色。

读文献,开眼界-双侧卵巢同时发生不同类型的癌图2.右侧卵巢肿物免疫组化,可见GATA-3和TTF-1阳性、但呈互补表现;不表达ER,p53呈野生型着色。

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右侧卵巢肿物符合中肾样腺癌的诊断。盆腔冲洗液所做细胞学检查及细胞块检查,未见恶性细胞。该肿瘤局限于右侧卵巢、伴表面受累,FIGO分期IC2。

左侧卵巢肿物组织学检查,瘤细胞呈实性巢状、伴裂隙样结构,并有坏死。瘤细胞具有显著非典型,细胞核呈大的卵圆形至不规则表现,染色质空泡状,核仁显著、嗜酸性。核分裂计数8个/10HPF,且可见非典型核分裂。免疫组化检测,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WT1、ER;p53呈突变型表达(弥漫、强阳性细胞核着色)。输卵管上皮增生,极向缺失,细胞核有多形性,并有显著核仁;免疫组化p53呈弥漫、强阳性细胞核着色,符合输卵管浆液性上皮内癌。左侧肿瘤局限于卵巢,伴表面受累,盆腔冲洗结果阴性,因此FIGO分期为IC2。

读文献,开眼界-双侧卵巢同时发生不同类型的癌图3.左侧卵巢肿物病理特征:组织学为实性生长的癌,伴局灶坏死,细胞核有显著非典型,核仁明显,大量核分裂;免疫组化WT1、ER阳性,p53呈突变型(弥漫、强阳性细胞核着色)。

患者术后病情平稳,经四个周期的化疗后,转诊至另一医疗机构并进一步随诊中。双侧肿瘤二代测序,左侧的高级别浆液性癌可见TP53突变,右侧的中肾样腺癌可见KRAS突变和PIK3CA突变;两侧肿瘤均查见FANCL突变,且推测为种系突变,这一突变在欧洲人群曾报道称检出几率为0.0527%。

小结

本文报道了一例双侧卵巢同时发生癌的病例,且右侧为中肾样腺癌、左侧为高级别浆液性癌。这样的病例非常罕见,但有助于我们对卵巢恶性肿瘤谱系性的了解,我们对这类肿瘤的发生机制了解还很少,因此尚需进一步研究并探索其相应治疗问题。

顺便复习一下的是:中肾样腺癌,是指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与宫颈中肾腺癌相似、但发生于宫颈之外的病例。该瘤种罕见,临床多发生于子宫体和卵巢。子宫颈处的中肾腺癌与中肾残余或增生有关;而中肾样腺癌无此相关性。已有报道发现卵巢的中肾样腺癌与子宫内膜异位、子宫内膜样肿瘤、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其他苗勒源性肿瘤/癌相关。虽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中肾样腺癌很可能是苗勒源性的癌、伴中肾型转分化。

 

点此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Maharjan D, Collins K, Hou T, Umphress B, Robertson SE, Segura S. Synchronous Bilateral Ovarian Carcinomas With Right Mesonephric-like Adenocarcinoma and Left 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 J Gynecol Pathol. 2025;44(2):193-197.

doi:10.1097/PGP.0000000000001070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