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病例分享|荚膜组织胞浆菌性肠炎

 华夏病理 7032 评论
[导读] 作者:孙亚萌

临床病史

女性,31岁确诊艾滋病3年,腹胀痛1周。

影像学检查:胸部CT:两肺见多发结节及小空腔影。腹部增强CT:肠系膜根部脂肪密度模糊增高,腹膜后及肠系膜间隙多发结节样、串珠样改变;回盲部多个部分钙化小结节;肝右叶小血管瘤;右侧附件区小囊性灶;腹盆腔少量积液。

实验室检查:真菌D-葡萄糖(血清):(1-3)-β-D葡聚糖225(阴性:);结核分枝杆菌及厌氧培养均阴性。

肠镜检查:循腔进镜至回肠末端15cm处,见部分粘膜不规则地图状浅溃疡,周围粘膜充血水肿,回盲瓣正常结构消失,见不规则地图状浅溃疡,周围粘膜充血水肿,阑尾开口呈半月形,回盲部见大面积粘膜不规则浅溃疡及粘膜增生性改变,全结肠及直肠肛门口散在多发节段性粘膜不规则浅溃疡,余所见结肠粘膜光滑,粘膜下血管纹理清晰。肠镜诊断:大肠及回肠末端多发溃疡病变。

诊断

符合荚膜组织胞浆菌性肠炎

诊断依据

1、HIV病史、多系统病变(肺多发结节、腹膜后及肠系膜间隙多发结节)提示免疫抑制

2、肠镜下末端回肠及全结肠均有改变(浅溃疡)

3、镜下:各处肠粘膜均可见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酵母型真菌感染

诊断注意事项

荚膜组织胞浆菌属于机会性致病菌,免疫抑制是其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群,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而在免疫抑制患者中,表现为多系统病变,可伴发肺炎、脑膜炎、心包炎及心内膜炎等其他临床症状,镜下真菌数量往往很多,可不出现坏死及肉芽肿反应,并且血清抗体滴度较低,此时血清学不能提示诊断。诊断主要依据镜下形态、真菌培养或DNA杂交探针确认。

病例分享|荚膜组织胞浆菌性肠炎

病例分享|荚膜组织胞浆菌性肠炎

病例分享|荚膜组织胞浆菌性肠炎

病例分享|荚膜组织胞浆菌性肠炎

1-4活检回肠末端、回盲瓣、回盲部、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及直肠多处活检HE镜下形态均相似,肠粘膜间质内组织细胞样细胞片状增生,胞浆内可见小的、圆形或椭圆形酵母形态,未见急性炎症、坏死及肉芽肿形成。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