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21世纪病理人才的新挑战

——“从分子诊断到癌症个体化治疗”
可可 华夏病理 2076 评论

2013年6月2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联合主办的“21世纪病理学论坛-从分子诊断到癌症个体化治疗”在广州圆满落幕。在此次论坛会议上,“分子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无疑成为热门关键词和倍受关注的焦点,也给21世纪病理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

本次论坛上,13位来自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和多位来自国内的著名病理学家们,从专科病理学的角度介绍了各亚专科的分子诊断病理学新进展、新技术应用、新的科研成果以及新的软组织肿瘤分类系统等。国内外的病理工作者们欢聚一堂,交流讨论当前国际病理学的前沿发展,展望未来病理诊断的发展方向,对临床疾病的预防及疾病个体化诊疗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来自安德森癌症中心的谈东风教授介绍了当今肿瘤分子病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并提出分子诊断的几大优势:避免错误或无效的治疗;指导选择性的治疗;评估临床生存或预后;提供疾病预防信息;降低治疗费用;提供心理指导。他总结了一些需要进行分子检测的癌症,如乳腺癌、胃癌的Her-2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的EGFR突变检测;转移性结直肠癌、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Kras突变检测;GIST治疗的c-kit突变检测等。同时,他从胃肠道病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结直肠癌个性化综合诊疗方案”,患者及患者亲属检测MSI基因,将有利于高危人群的疾病预防,结直肠癌患者临床靶向药物的选择以及评估预后。

关于“个体化治疗”,来自安德森癌症中心的Aysegul Sahin教授将其做了如下定义:根据不同患者自身的疾病特点,合理制定(tailoring)疾病治疗方案。“制定”并不意味着要为每位患者研发药物、治疗方法和医疗设备,而是按照患者自身对特定疾病的敏感性,及对特定治疗手段的反应性,对不同患者作出合理的病理诊断,对于适宜治疗的个体采取预防性或治疗性等干预措施,对于不适宜的个体,可以免去其昂贵的治疗费用和不必要的药物副作用。简单说来,就是既不耽误治疗,也不过治疗。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基因组技术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必将会有更多的致病基因被发现和认识,人们也会从细胞和分子水平上了解更多的疾病,而承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作用,病理工作者们首当其冲,必然要承担起将组织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重任。

当前,国内病理科的发展良莠不齐,许多病理科的诊断水平还十分落后,但也有很多三甲医院已经与国际接轨,开始大力发展分子诊断及癌症个体化治疗。在论坛现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主任云径平教授介绍了国内病理科行业的普遍情况及本科室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一方面临床医生对病理医生的要求与日俱增,不仅要求对肿瘤进行准确的组织学诊断、分类、分级和分期,还要求进行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来辅助临床靶向治疗和预后评估;另一方面,病理科在医院管理中不受重视,发展受到制约,且国内病理人才队伍存在严重缺口及流失现象。他谈到外科病理学的发展趋势时表示:组织形态学依然是病理诊断的关键;临床和影像学是病理诊断的基础;亚专科的发展有利于促进高级别病理医师病理诊断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分子检测将发展越来越迅速;质量控制是整个病理技术和诊断的保证;而新起的数字病理学技术,则可能会革新外科病理诊断的未来。

未来会怎样?爱因斯坦说:“我从不想未来,它来得太快。”未来的这一天其实已经来到。记得学生时代看《实习医生格雷》,剧情里谈到一位女士因癌症家族史而接受乳腺子宫全切除的时候还觉得很新奇。如今,美国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因经检测发现有BRCA1基因突变,为了减低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她已经选择了预防性的双乳腺切除手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人医疗保健意识不断提高,对自身疾病预防与治疗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医疗水平必将迎接新的挑战。而当今分子生物学和病理诊断学的迅速发展,使得21世纪已经进入了全新的分子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时代。我们国内病理人必须面对差距,克服困难,努力学习,迎接挑战。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努力提高国内病理科的地位,发挥病理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作用,不断推动国内病理科的发展,让病理事业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本站通讯员 高珂

责任编辑:巴山夜雨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