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乳腺粗针穿刺活检陷阱(二)

强子 华夏病理 96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导管原位癌

(二)实性导管内上皮增生

DCIS VS LCIS

低级别和高级别DCIS一般容易识别。低级别DCIS在低倍镜下的表现极为均一,细胞形态单一和结构非典型方面都有所体现,后者如常见筛状间隙、微腺泡状、僵硬的搭桥、拱形、微乳头状。高级别DCIS可能会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并有所谓的贴壁型(clinging pattern)表现,后者衬覆的是1至2层DCIS细胞。低级别和高级别DCIS都可以有实性表现,且与中等级别DCIS一样,这一表现的诊断难度最大,其风险在于将低级别或高级别的实性DCIS分别误判为经典型或非经典型的LCIS。

与低级别DCIS一样,经典型LCIS也是由低级别、形态单一的上皮细胞构成,有时会有胞质内空泡,但小叶肿瘤并无结构非典型。此外,LCIS的细胞特点为失黏附,这是由于细胞黏附分子E-cadherin失活或缺失所致。不过,如果细胞充满腺泡并且使其扩张的情况下,可能很难识别出其失黏附的表现。这种情况下,仔细判读细微的结构特征可能有帮助:如微腺泡或菊型团结构、周边有极向性等,可能是确定相关增生为DCIS的线索。

很多情况下,评估背景中乳腺实质的特征也可以为分类可疑的病变提供更多线索,但经典型LCIS和低级别DCIS同属低级别乳腺肿瘤,因此背景乳腺组织中也常有相同的前驱病变,如非典型导管增生、非典型小叶增生、平坦型上皮非典型。也就是说,如果有很容易识别出来的非典型导管增生、非典型小叶增生病灶,此时与实性导管内增生病灶的相关特征进行比较,可能会有所帮助。如果诊断仍不明确,免疫组化在区分导管增生和小叶增生方面是有意义的,具体详见后续。

值得一提的是,低级别DCIS和经典型DCIS的区别对于后续处理具有重要意义:CNB的情况下,影像诊断和病理诊断一致的经典型LCIS无需进一步切除,而DCIS则需要手术切除;切除标本的情况下,DCIS需要评估切缘,而经典型LCIS无需评估切缘;DCIS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放疗。需要注意的是,如果CNB标本中有一定程度的实性表现、低核级导管内增生,也就是说需要鉴别ADH和DCIS的时候,建议按照世界卫生组织乳腺肿瘤分类中的专家意见,将这里病变归为ADH、或归为非典型导管内增生,而不是明确为低级别DCIS,因为这种情况下的标本有限。

对于伴粉刺状坏死的高级别导管内增生来说,首先考虑的诊断一般是DCIS。此时可能的陷阱是多形性LCIS,这也是一种少见病变,偶尔会和DCIS难以鉴别。这两种病变都是具有多形性细胞核的大细胞、导致导管或腺泡扩张,且中央常伴坏死、伴或不伴钙化。这两种病变都可以出现大汗腺特征。此时有助于鉴别的做法还是仔细寻找形态学线索,如DCIS中的微腺泡、细胞分布有极向性,多形性LCIS中细胞失黏附、有胞质内空泡、同时有经典型小叶肿瘤等。

从临床处理的角度来说,CNB中诊断为高级别DCIS和多形性LCIS,则需要手术切除;切除标本中,这两种病变都需要进行切缘评估;不过,尽管多形性LCIS中如果切缘阳性,大部分外科医师是会追加手术的,但肿瘤医师对多形性LCIS患者是否进行乳腺放疗的意见并不一致。

对于诊断困难或者不确定的病例,免疫组化有帮助。LCIS中,CDH1基因存在异常,一般是体细胞性突变或启动子超甲基化,而具有导管表型的细胞中这一基因是完好的。这可以通过免疫组化E-cadherin以及p120 catenin、和/或β-catenin确定。具有导管表型的细胞上述三种抗体都表现为细胞膜强阳性着色;具有小叶表型的细胞并无细胞膜着色,E-cadherin和β-catenin表达缺失,而p120 catenin为胞质着色,这是由于该分子从细胞膜上脱落、进入胞质所致。不过,也有E-cadherin异常表达的报道,一般是不完整/非环形着色、颗粒状着色、阳性程度不一或降低;这种情况下,与背景中导管上皮的着色相比较会有帮助。

读文献,学病理-乳腺粗针穿刺活检陷阱(二)

图3.实性导管内增生,本图显示的是小叶瘤变与DCIS的鉴别。(第一行)经典型小叶瘤变中,免疫组化E-cadherin无细胞膜着色,支持小叶表型;(第二行)低级别DCIS中的E-cadherin免疫组化细胞膜强阳性,支持导管表型。

读文献,学病理-乳腺粗针穿刺活检陷阱(二)

图4.与图3同一CNB标本中,左侧为高级别DCIS,而右侧为多形性LCIS;且二者均有中央粉刺状坏死。免疫组化E-cadherin,在DCIS部分为细胞膜强阳性,在多形性LCIS部分则为阴性。

DCIS VS 淋巴血管间隙内的浸润

个别情况下,广泛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也可类似DCIS。此时淋巴血管间隙内的肿瘤细胞巢常较大,且可能会有粉刺状坏死。内皮细胞一般不会那么明显,且很容易会误判为肌上皮细胞。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的分布是围绕在正常终末导管小叶单位周围、和/或相邻血管束,这是准确诊断的线索。肌上皮细胞免疫组化、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D2-40)有助于鉴别诊断,因为前者在DCIS为阳性,而后者在淋巴血管间隙浸润中为阳性。需要注意的是,D2-40可能与肌上皮细胞产生交叉反应,因此一定要注意结合比如p63、SMMHC等肌上皮标记一起应用。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读文献,学病理-乳腺粗针穿刺活检陷阱(一)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