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者:春柳新枝
肿瘤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一类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且病死率较高。据美国权威肿瘤学杂志《CA Cancer J Clin(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估计,2018年将有近1810万新增癌症病例和960万癌症死亡病例。约半数癌症死亡是由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和乳腺癌所造成的。我国癌症中心在2018年发布的《2014年中国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指出,2014年我国癌症发病数为380.4万人,发病率为278.07/10万;死亡数为229.6万人,死亡率为167.89/万人。在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病原体感染发挥着不同程度的致癌作用,感染相关癌症(Infection-associated cancer)越来越受关注。2006年,Lancet报道,法国Plummer等研究1400万癌症病例,其中220万(15.4%)是死于致癌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依次是幽门螺杆菌(77万)、人乳头瘤病毒(HPV)(64万)、乙型肝炎病毒(HBV)(42万)、丙型肝炎病毒(HCV)(17万)、EB病毒(EBV)(12万)。2012年由总部设在法国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一份调查报告,在他们调查的全球184个国家的27种癌症1270万个新发癌症病例中,约200万个病例是由感染引起的,占新发癌症病例的16.1%,但在发展中国家该比例远高于发达国家。在感染原因中,位居前列的有幽门螺杆菌(HP)、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乳头瘤病毒(HPV),据信这几种病原体导致了约190万胃癌、肝癌、子宫颈癌病例,大多此类疾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这些癌症在我国也很常见。
感染与癌症之间的关系大致分为4种情况:
1.直接相关 是一类业已证实的致癌因子,如上述HPV与皮肤黏膜的鳞状细胞癌,HBV和HCV与肝细胞癌,EBV与淋巴瘤、鼻咽癌、胃癌和平滑肌肿瘤,幽门螺杆菌(HP)与胃癌,华支睾吸虫与胆管细胞癌等。
2.密切相关 经动物实验证实有可能致癌,病原体常常伴存于肿瘤,在肿瘤中通常可以检出该病原体成分,但其致癌作用尚未阐明。如日本血吸虫与肝癌或结肠癌等,此外还有Merkell细胞多瘤病毒与Merkell细胞癌等。所谓感染相关癌症主要是指以上两类。
3.可能相关 即在某些病例中可能检出病原体,其相关性、对应性有待进一步证实,致癌机制存疑。如弓形虫、细菌L型等可以在多种肿瘤中发现,可能在具体肿瘤病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但常被某些研究者夸大。其实也可能只是一种伴随的感染。
4.肿瘤继发感染 即在肿瘤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所发生的感染,如某些肿瘤继发的真菌或细菌感染。
在日常病理诊断上述肿瘤并不少见,但很少有人关注肿瘤中存在的病原体成分,其实检测技术并不复杂。我们也常见到一些富有炎细胞特别是淋巴细胞丰富的肿瘤,如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肿瘤、乳腺髓样癌、淋巴上皮样癌等,需要鉴别。感染相关癌症已经成为感染或肿瘤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选项,建议大家多加关注。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