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乳头状颅咽管瘤

 华夏病理 470 评论
[导读] 作者:wangxiaoxi

定义

乳头状颅咽管瘤是一种发生于第三脑室底漏斗管区的实性或部分囊性、非角化性鳞状上皮肿瘤,最常见于成人,以BRAF p.V600E突变为特征。

ICD-O编码

9352/1 乳头状颅咽管瘤

ICD-11编码

2F7A.Y&XH2BF0其他内分泌腺行为不确定的特定肿瘤&颅咽管瘤,乳头状

相关术语

亚型

部位

乳头状颅咽管瘤出现在下丘脑-垂体轴的任何地方,但有一个强烈的倾向于内在定位在第三脑室底漏斗和灰质结节。它们可以扩展到第三脑室腔内,并且可以完全位于完整脑室底上方的脑室内。鞍内受累不常见{26113067;26636252;28984520;30481321;31435663}。

临床特征

主要表现包括头痛(70%的病例)和视力缺陷(63%),后者由视交叉压迫导致,术后常稳定或改善。几乎所有患者均有垂体功能减退症的一些证据(部分垂体功能减退症或全垂体功能减退症,比例为70:30),表现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80%)、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56%)、低皮质醇血症(50%)和生长激素缺乏症(20%)。由于垂体柄效应也可见高泌乳素血症(30%的病例)。尿崩症是25%患者的原发表现,其中70%的患者在术后发生新发。脑积水很常见,发生率为30%。术前下丘脑紊乱(63%的病例)包括体重增加、精神和认知障碍{30187175;30240857}以及核心体温和睡眠-觉醒周期改变{27903128}。

影像

乳头状颅咽管瘤常为实性,但部分肿瘤为实性/囊性混合或以囊性为主。它们通常是球形的(非分叶状或不规则),很少观察到钙化{9010523;25339645;30187175;30481321}。T1加权增强后MRI最常显示均匀强化,仅少部分病例显示不均匀强化。垂体柄通常可见并且增厚,下丘脑通常位于肿瘤下方{28984520;31435663}。囊性病变常有一个实性、菜花状结节。囊肿在T1加权非增强图像上呈低信号{9010523}。

扩散

累及下丘脑和其他重要神经和血管结构的患者中,约25%会出现局部复发{26636252;31699993}。异位复发是一种罕见的并发症,可经由脑脊液在蛛网膜下腔扩散,沿手术轨迹或CNS的其他部位发生{25311042;30877004}。

流行病学

发病率

乳头状颅咽管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4.6%,发病率为0.5-2.5例/100万人-年{9761047;21336771;22735773;25375987}。它们约占所有颅咽管瘤诊断的10%,占成人诊断的12-33%{10690718;2352012;20871436;26636252;30187175;32036264}。

年龄和性别分布

乳头状颅咽管瘤主要是一种成人疾病(30-59岁患者为发病高峰),儿童患者中出现肿瘤的情况很少{7616262;20871436;22735773;30069716}。未报告性别偏好{7616262;22735773}。

病因

未知

发病机制

颅咽管瘤被认为是由与Rathke囊/颅咽管相关的细胞成分引起的,而Rathke囊/颅咽管是垂体发育的组成部分{31699993}。SOX2阳性祖细胞可能是形成乳头状颅咽管瘤{28506993}和Rathke裂囊肿{32453714}的基础。来自相似干细胞群{22031517}的乳头状和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的发展可以解释细胞角蛋白表达的共同模式{11459086;11770017;12296753;17652797};分散的细胞表达垂体激素{8098858}、嗜铬粒蛋白A{7773950}和hCG{7903692};以及偶尔存在混合性移行肿瘤和囊肿表型{16465771;19427020;23344977;29520296;30010935}。

几乎所有的乳头状颅咽管瘤都有BRAF p.V600E突变{24413733;24715106;25442675;28069929;26927026;28500561;30074466},导致MAPK/ERK通路的激活。尚未报告其他复发性突变。与大型队列中的其他肿瘤类型相比,乳头状颅咽管瘤中仅存在相对较少数量的非同义体细胞突变{24413733}。与乳头状颅咽管瘤(BRAF p.V600E突变)和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CTNNB1突变)的独特组织学和驱动突变一致,肿瘤也显示出独特的甲基化和转录谱{26927026}。乳头状颅咽管瘤表现出稳定的基因组拷贝数谱,无复发性染色体获得或丢失{12531965;28069929}

肉眼外观

乳头状颅咽管瘤倾向于以实性或实性/囊性混合为主,但也有少部分可多为囊性;囊性肿瘤一般有菜花状实性结节。囊肿内容物通常被描述为粘稠和黄色{7616262}。一般不存在钙化。肿瘤一般为局限性、球形,与周围脑组织粘连不广泛。表面可呈乳头状。

组织病理学

乳头状颅咽管瘤有非角化的成熟鳞状上皮覆盖纤维血管核心或囊壁。星网状、片状和湿角蛋白不存在{2352012;7616262}。钙化罕见。基底细胞层存在拥挤,但不存在明显的栅栏状结构。存在上皮漩涡和胶原漩涡,但与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不同。核分裂不常见。肿瘤-脑界面分界清楚,不存在侵袭性突起{2352012}。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很常见;T细胞和巨噬细胞也存在于整个纤维血管轴心和肿瘤上皮中。在多达三分之一的病例中,鳞状上皮内存在单个或小群PAS阳性杯状细胞,在少数病例中存在纤毛上皮区域。这些组织学特征与伴有广泛鳞状上皮化生的Rathke裂囊肿重叠。

颅咽管瘤的组织学恶性进展极为罕见;通常在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多次复发并接受放射治疗后发生,通常在初次诊断后数十年发生{17592268;24978859;28290422;31785438}。乳头状颅咽管瘤的恶性进展已有报告{20872276;31785438},但这些病例均未检测BRAF p.V600E突变。

免疫表型

p63在所有上皮层中表达{14756444}。高分子量细胞角蛋白(34βE12 K903 和CK5/6)和低至中分子量细胞角蛋白(CK7、CK17和CK19)可表达{12296753}。CK7表达局限于上皮层浅层{11459086}。一些研究表明,颅咽管瘤除了在罕见细胞中不表达CK8和CK20,与Rathke裂囊肿相反;细胞角蛋白表达对于区分这两种病变的价值尚不清楚{12296753;17652797}。初级纤毛存在于纤维血管基质附近的基底定向肿瘤细胞中{27562488}。PDL1在纤维血管基质周围的多层肿瘤细胞中表达{29509940}。SOX9的表达各不相同,SOX2的表达需要进一步评估{28506993;29158570}。

几乎所有的乳头状颅咽管瘤都有BRAF p.V600E突变{24413733},可以使用突变特异性抗体在肿瘤上皮中识别,从而区分乳头状颅咽管瘤、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和Rathke裂囊肿{25412847;25442675;25820214};Rathke裂囊肿在运动纤毛中表现出抗体交叉反应性{25412847}。在乳头状颅咽管瘤中,β-catenin局限于细胞质膜{24413733}。

分级

乳头状颅咽管瘤被视为CNS WHO1

增殖

Ki-67通常局限于基底层{26498373;28506993}。不同病例的增殖指数差异很大,没有提供预后信息{1453154715146007}

鉴别诊断

乳头状颅咽管瘤的鉴别诊断包括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黄色肉芽肿、Rathke裂囊肿、表皮样和皮样囊肿、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等。当伴有广泛的鳞状上皮化生时,Rathke裂囊肿可难以与乳头状颅咽管瘤区分,因为后者还可含有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重要的是,Rathke裂囊肿缺乏BRAFpV600E突变{25412847:25442675}。

细胞学

无临床相关性

诊断分子病理学

BRAF突变的表达证实了该诊断,而CTNNB1突变提示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130074466}

基本和理想的诊断标准

见框12.02.

分期

无相关性

预后和预测

研究通常报告结局指标,包括造釉细胞瘤型和乳头状颅咽管瘤患者,乳头状颅咽管瘤通常仅占总数的10-20%。因此,关于乳头状颅咽管瘤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信息有限。有人提出乳头状颅咽管瘤预后较好,部分原因是其边界清楚的球形和较少的粘连点,有利于完全切除{15681858:2352012},但其他研究显示,造釉细胞瘤型和乳头状颅咽管瘤的预后无显著差异{7616262:7885544:10690718 266652}。80%的患者切除范围>95%{30187175}。乳头状颅咽管瘤的复发率为20-35%{30187175;26636252}。颅咽管瘤整体而言,与次全切除术相比,全切除术可获得更高的无复发生存率,但许多研究不支持全切除术在无进展生存期方面优于次全切除术后辅助放疗的观点{10690718;29267973;30497145;32036264}。在包括成人和儿童的混合队列中,5年、10年和20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54-96%、40-93%和66-85%{12134929:15670196:1621661}。 

乳头状颅咽管瘤

乳头状颅咽管瘤

图12.07乳头状颅咽管瘤

A T1加权增强后MRI显示囊实性肿块伴周边和中央强化,活检证实为乳头状颅咽管瘤。尽管在影像学上囊肿和乳头状附壁结节模式是该肿瘤的典型特征,但乳头状颅咽管瘤的其他例子可以主要是实性或囊性。

B 28mm复杂囊性肿块的T1加权对比后冠状MRI,漏斗管区结节状增强,囊性成分向上延伸至第三脑室。肿块累及垂体柄,以视交叉后方为主,邻近并向上移位下丘脑。31岁女性表现为视力丧失、头痛和轻度内分泌紊乱。

乳头状颅咽管瘤

图12.08乳头状颅咽管瘤。

乳头状颅咽管瘤的固定冠状切面显示1例既往未接受过手术干预的成人患者的累及漏斗管区和第三脑室的实性和囊性肿块。肿瘤肿块呈菜花状构型。无钙化。

乳头状颅咽管瘤 

图12.09乳头状颅咽管瘤。

A H&E染色切片的低倍视图突出显示了乳头状结构。

B 覆盖纤维血管核心的分化良好的非角化鳞状上皮,含有低密度的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C 分化良好的非角化鳞状上皮具有细胞间桥和丰富的肿瘤浸润中性粒细胞,常见于这些肿瘤

D CK5/6抗中等重量角蛋白CK5[58 kDa]和CK6[56 kDa]的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在所有层中均为阳性。CK19染色也为阳性。另一种常用于评估所有类型鳞状细胞癌的标志物p63在几乎所有乳头状和造釉细胞瘤型颅咽管瘤中也具有免疫反应性。

乳头状颅咽管瘤 

图12.10乳头状颅咽管瘤。

所有乳头状颅咽管瘤均显示BRAF p.V600E的细胞质免疫反应性。

12.02乳头状颅咽管瘤的诊断标准

基本标准:鞍区肿瘤和覆盖纤维血管轴心或囊壁的非角化成熟鳞状上皮

理想标准:BRAF p.V600E的免疫反应性

存在BRAF p.V600E突变

不存在核β-catenin免疫反应性

不存在CTNNB1突变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