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高级别浆液性癌
免疫组化
BRCA1是使基因组双链断裂的复合分子的一部分;BRCA2则在修复过程中起到辅助RAD51复合体的作用。因此,BRCA1/2种系突变的患者发生某些癌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BRCA1和BRCA2突变患者的卵巢癌罹患风险分别为44%、17%,而这类患者终生罹患乳腺癌的风险高达72%。
具有BRCA1/2突变的高级别浆液性癌患者常表现为实性(solid)、子宫内膜样(endometrioid)、移行细胞样(transitional cell-like)区域,称之为SET特征。SET亚型、加之BRCA功能异常、T细胞浸润,均与预后较好有关。相反,CCNE1扩增、BRCA1/2反向(reversion)突变,可导致高级别浆液性癌治疗耐药。
免疫组化p16在高级别浆液性癌一般为团块状着色。免疫组化p53是TP53突变的可靠替代性指标。不过,免疫组化p53着色结果的解读不同于其他的免疫组化指标:具体应解读为突变型、野生型,而不是其他指标中的阳性、阴性。正常组织中野生型p53表达表现为局灶的、弱的、异质性细胞核着色,即部分细胞阳性、部分细胞阴性,其余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细胞核着色。
TP53突变在免疫组化p53中表现为四种情况:过表达、无着色、胞质着色、野生型着色。高级别浆液性癌中最常见为过表达,即80%以上的肿瘤细胞呈细胞核强阳性着色。无着色的情况可见于25%的高级别浆液性癌,即肿瘤细胞的细胞核无着色。胞质着色的情况仅见于4%的肿瘤,表现为80%以上的肿瘤细胞主要呈胞质着色而细胞核无着色;这种情况是由于TP53细胞核定位结构域功能紊乱、导致p53在胞质内蓄积所致。最具挑战性的是组织学为高级别浆液性癌、而p53免疫组化为野生型的情况,可见于约5%的病例,是由于TP53截短突变所致,分子检测可证实。
高增殖的非浆液性癌也呈p53免疫组化高表达的情况,但这时候不能与p53的过表达混淆。这类病例仔细检查,可发现肿瘤细胞表达p53的比例不足80%。另一种罕见的异质性着色是在较大肿瘤中,其特征是有不止一种的着色表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自溶及固定欠佳所致。
P53野生型高级别浆液性癌中,约40%的病例有局灶低级别浆液性癌样形态、和/或RAS/RAF突变。这类病例可能是低级别浆液性癌的高级别转化。由于数据有限,这种情况下p53野生型的预后意义尚不清楚。
同源重组缺陷
BRCA1/2基因是同源重组缺陷中最为著名的机制。不过,其他机制在同源重组缺陷中也有涉及,如其他同源重组基因的种系突变及体细胞性突变、表观修饰。同源重组缺陷的卵巢癌患者对治疗的效果较好,如铂类为主的化疗、PRAP抑制剂治疗。
治疗相关的影响
由于大部分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病例会有卵巢外病变,因此常在化疗后进行手术。这种情况下的标本常见砂粒体、出血、纤维化、坏死及淋巴细胞浸润。Bohm等根据残余癌细胞的数量、网膜的相关效果提出了一个3级的化疗效果评分(Chemotherapy Response Score,CRS)方案:该方案中,3分是指肿瘤无残余、或最多为2mm的小灶残余,这种情况的预后较好;1分是指退缩相关的纤维炎性反应缺失、或仅限于少数病灶;2分则是指有一定数量的肿瘤残余、并有广泛纤维炎性改变。这一方案具有较高可重复性,和无进展生存、总生存之间的相关性较好。
未完待续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往期回顾----------------------------------------------
女性盆腔浆液性肿瘤及相关病变详解(一) 女性盆腔浆液性肿瘤及相关病变详解(二) 女性盆腔浆液性肿瘤及相关病变详解(三)
参考文献
Rashid S, Arafah MA, Akhtar M. The Many Faces of Serous Neoplasms and Related Lesions of the Female Pelvis: A Review. Adv Anat Pathol. 2022;10.1097/PAP.0000000000000334.
doi:10.1097/PAP.0000000000000334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