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强子 华夏病理 775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众所周知,病理诊断是一个整合临床、大体、组织学表现以及免疫表型等所有特征来做出最终判读的过程。这一过程忽略任何一点,都可能导致最后的误诊误判。近日,日本病理专家Hirokawa等在《 Pathobiology》杂志发表文章,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大体呈蜂窝状表现、组织学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特征进行了总结。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病种,并避免工作中的误诊误判,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简介

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表现即为具有独特细胞核特征、并常伴乳头状生长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目前已有诸多形态学亚型的描述,但不同亚型的区分依据基本是生长方式、细胞学表现和间质改变的综合。不同亚型的预后可能有一定差别,如预后相对好的包裹性亚型、筛状亚型、乳头状微小癌,预后相对差的高细胞亚型、柱状细胞亚型、靴钉状亚型等。

2013年,Kobayashi等人报道了8例大体呈蜂窝状、多发小囊表现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并认为这是经典型乳头状癌、侵及周围甲状腺组织形成的多发囊腔,且这一表现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囊性变不同。不过,其具体临床病理特征还并不清楚。有鉴于此,本文原作者对其工作中遇到的相关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确定甲状腺乳头状癌这一形态表现有无预后意义。

研究内容及结果

本文回顾性分析作者所在单位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的所有127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标本,共计检出28例伴蜂窝状生长的病例。具体信息方面,男性8例,女性20例,年龄18-78岁不等,年龄中位数41岁。更多临床相关信息及肿瘤大体、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免疫组化相关抗体信息等请参见原文。

该研究中,伴蜂窝状生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标准是:(1)大量单发囊肿、囊壁衬覆具有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核特征的癌细胞;(2)囊肿之间具有非肿瘤性的甲状腺滤泡。具体到组织学来说,作者将该组病例分为两种情况,即单纯型伴蜂窝状生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混合型伴蜂窝状生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前者是指仅有蜂窝状生长的成分,共计9例,男女分别为2例、7例,患者年龄31-65岁不等,中位数49岁;后者是指既有实性区域、又有蜂窝状生长的成分,共计19例,男女各为6例、13例,患者年龄14-72岁不等,年龄中位数34岁。混合型病变大小14-72mm不等,中位数33mm,显著大于单纯型的病变大小(4-26mm,中位数15mm;p<0.0001)。混合型病变中的实性灶大小4-50mm不等,中位数15mm。超声检查中,单纯型和混合型病变被判定为恶性的比例分别为14.3%、73.7%,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单纯型病例中,细针穿刺有71.4%报告为恶性,而混合型病变中细针穿刺结果均为恶性。混合型病例中有2例出现远处转移,具体为肺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例中的实性区域大小分别为最大、第二大的病例。其中一例侵及气管。1-13年的随访时间内,并无肿瘤相关死亡病例。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1. 单纯型伴蜂窝状生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本例超声示伴海绵状特点的结节状病变,肿瘤大体表现为多发囊腔。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2. 混合型伴蜂窝状生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本例超声示伴实性及海绵状混杂的结节状病变,肿瘤大体既有实性区域、又有囊性区域。

镜下特征方面,蜂窝状生长区域为衬覆典型乳头状癌细胞的多发囊腔。相关囊肿为大小不一的单房表现,大小从镜下可见至直径1cm不等。囊壁极薄,主要为单层癌细胞。肿瘤性囊腔之间为非肿瘤性甲状腺滤泡。癌细胞具有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特征性核表现,如核内假包涵体、毛玻璃样染色质、细胞核排列重叠、核轮廓不规则。肿瘤性囊腔内有致密胶质,也有的并无内容物。癌细胞偶见向囊腔内的低矮乳头状生长。这些表现更多见于混合型病例(100% VS. 66.7%,p<0.05)。肿瘤性囊腔内有时可见球状肉芽组织,其发生率在单纯型和混合型分别为77.8%、100%。这些肉芽组织具体为吞噬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纤维母细胞、纤维素及钙化物。偶见通过纤细条索样结构和囊壁相连。部分球状肉芽组织的表面被覆癌细胞。混合型病例中实性区主要为伴乳头状生长的经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未见高细胞亚型、靴钉亚型或柱状细胞亚型成分。实性区和蜂窝状生长区域混杂在一起,可见绒毛样乳头结构。蜂窝状区域内砂粒体的检出率在单纯型为55.6%,在混合型为52.6%。腺内转移更多见于混合型病例(84.2% VS. 44.4%),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型病例中,有4例(44.4%)伴慢性甲状腺炎,这一比例显著高于混合型(p<0.05%)。混合型病例的T分期较高(p<0.05)。8例单纯型病例中4例出现淋巴结转移,所有混合型病例中均有淋巴结转移。23例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淋巴结病灶也具有蜂窝状生长的病例为5例(21.7%)。

免疫组化检查,癌细胞强阳性表达CK19,而非肿瘤性甲状腺滤泡上皮阴性或局灶阳性,肿瘤性囊腔之间的正常甲状腺滤泡为阴性。所有病例的蜂窝状成分Ki-67增殖指数均小于5%。混合型病例中的实性区域来说,有8例(44.4%)的Ki-67增殖指数大于5%。2例Ki-67增殖指数大于10%的病例中,1例出现肺转移。实性区域的Ki-67增殖指数显著高于蜂窝状成分(p<0.05)。

图例赏析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3. 图示伴蜂窝状生长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多发单房囊腔表现,囊壁极薄。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4. 图示囊壁的单层癌细胞,肿瘤性囊腔之间为非肿瘤性甲状腺滤泡;免疫组化CK17检测,肿瘤性滤泡上皮阳性,非肿瘤性滤泡上皮阴性或局灶阳性。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5. 肿瘤性囊腔衬覆的癌细胞有时呈凸向囊腔内的低矮乳头状生长。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6. 图示肿瘤性囊腔内的球状肉芽组织。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7. 图示一例混合型病例中呈乳头状生长的实性区域,且实性区域和蜂窝状成分之间相互混杂,部分表现为绒毛样乳头状结构。

不畏浮云遮望眼-蜂窝状甲状腺乳头状癌

图8. 图示蜂窝状生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至淋巴结时,部分也呈蜂窝状生长。

小结

通过该研究,本文作者提出伴蜂窝状生长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学特点为:多发肿瘤性囊腔、其间有正常甲状腺滤泡,囊壁衬覆单层癌细胞,肿瘤可以有向囊腔内的低矮乳头状生长,部分可见球状肉芽组织。此外,尽管甲状腺癌囊性变常见,但这种情况下的囊腔和此前所述囊性变之间有较大差异:甲状腺乳头状癌囊性变中的囊腔一般为单发,囊壁为包膜样、厚厚的结缔组织,囊内衬覆的癌细胞一般为局灶或缺失。

本文研究发现,将伴蜂窝状生长甲状腺乳头状癌分为单纯型、混合型两组,其术前超声诊断、生物学行为等均有一定差异:单纯型术前多判定为良性病变,而混合型多判定为恶性病变。总之,了解伴蜂窝状生殖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信息,有助于避免误诊误判。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参考文献

Hirokawa M, Higuchi M, Suzuki A, Hayashi T, Kuma S, Miyauchi A.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with Honeycomb-Like Growth: 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agnostic Significance as a Novel Variant. Pathobiology. 2021;1-9. 

doi:10.1159/000520165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