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以下文章来源于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作者:王伯军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病 例
患者男36岁,因反复烧心、嗳气半年,前几天在上海某大三甲医院做胃镜,说有萎缩性胃炎,然后病理检查又说没有萎缩,肠化生+,自服兰索拉唑和莫沙必利后症状明显好转。
请问:胃到底有没有萎缩?还是医生取材的时候没取好?接下来该怎么治疗?
回 复
已详细阅读了你发来的病史资料和胃镜图片。老实讲这胃镜图片清晰度太低,太暗,没有冲洗干净,根据这图片很难判是否有萎缩。
而胃镜报告单关于萎缩的描述也过于简单,“胃体小弯侧萎缩、胃角萎缩、胃窦红白相间,萎缩”,不规范,没有描述胃镜具体所见。
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表现为:粘膜皱壁平坦、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粘膜下血管网透见、粘膜粗糙或颗粒样改变等等。
但胃镜下诊断萎缩性胃炎是不一定的,普通胃镜与病理的符合率只有60%左右,萎缩的诊断以病理为准。
当然萎缩在胃内可呈局灶性分布,患者胃镜诊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胆汁反流,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在萎缩比较明显处活检,报告单描述胃窦萎缩,活检部位也是在胃窦处,应该是在医生认为萎缩处活检的。如果胃窦有糜烂,医生很有可能会在糜烂处活检,因为有些早癌可以表现为糜烂样,但该病例胃窦没有糜烂,因此应该是在医生认为萎缩处活检的可能性大。
病理检查没有萎缩,但有肠化生。确实肠化生是由萎缩进展而来的,是胃粘膜萎缩后腺体分泌减少机体作出的代偿性改变。但轻度肠化生是不一定的,往往是慢性炎症的关系。
肠化生分为轻中重度,又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肠化生。
目前的研究认为,不完全性和大肠型上皮化生容易发生癌变,小肠型肠化生一般不会癌变。但目前临床上肠化生没有进一步分型,只用于科研,但研究发现不完全性、大肠型肠化生往往出现在重度肠化病人,轻度肠化生往往是慢性炎症的关系。
总之,你的胃病就是:慢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轻度),食管炎(轻度)。至于萎缩性胃炎有没有,目前不能100%确定,因为活检只检了胃窦一处,胃体、胃角没有活检,胃镜图片不清晰、胃镜报告描述过于简单,我不能判断。胃镜诊断萎缩主观性比较大,病理比较客观,应该以病理为准。
即使有萎缩,目前应该也不严重,发展至胃癌有漫长时间,而且发生胃癌的比例也是很低的。
有报道,对萎缩性胃炎病人随访10~20年,发现其中有5%~10%的病人发生了胃癌,而非萎缩性胃炎的病人很少发生胃癌。
荷兰研究表明10年之内有不到2%的萎缩性胃炎和肠化生的病例发展成胃癌,萎缩性胃炎的五年随访期间,年癌变率为0.25% 。
你经过治疗和养胃,完全可以稳定病情,甚至逆转萎缩和轻度肠化生,建议你2年复查一次胃镜,以观察病情变化。
建议你下次做胃镜时找有经验的主任医生做,胃镜检查时既要在白光下观察,也要在NBI(电子染色胃镜)下观察,这样能更加清楚,有助判断萎缩、肠化。还有你想要搞清楚有无萎缩,你要事先与医生沟通,让医生在胃窦、胃角、胃体萎缩最明显处各取一块活检,因为萎缩的诊断是以病理为准的,胃镜医生的判断主观成分大。
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长期慢性炎症,进一步演变为萎缩、肠化,甚至癌变。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可部分逆转萎缩、肠化,稳定病情,对防止癌变也有很大作用。
你幽门螺杆菌阴性,但这是组织法检查的,就是通过活检病理检查的,因胃内幽门螺杆菌呈局灶性分布,故组织法阳性率偏低,建议你做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检查,但检查前要停用胃药至少一周。
你的反酸烧心与食管炎、慢性胃炎都有关系,食管炎是轻度的,不严重。胆汁反流也是轻度的,与胃动力紊乱、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有关,当然在排除胆囊疾病以后。
萎缩的治疗主要是根除幽门螺杆菌,去除损害因素,如胆汁,保护胃粘膜,你的治疗中缺少胃粘膜保护剂和针对胆汁反流的药物,只对反酸有用。
建 议
1. 做幽门螺杆菌呼气试验检查,若阳性,必须首先予以根除。做检查前需停用抗生素1个月,胃药至少1周,否则影响其正确性。
2. 雷贝拉唑片20mg早饭前半小时口服每日一次,达喜片2粒每日3次饭后2小时嚼碎口服,莫沙比利片5m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口服,以抑酸、护胃、吸附胆汁、促胃动力治疗1个月。
然后改为:雷贝拉唑片为10mg每日早上一次饭前半小时口服、达喜继续口服2周。若仍没有症状,再停用雷贝拉唑,继续口服达喜2周。
3. 注意平时养胃:进食松软易消化食物,三餐规律、定时定量,吃八分饱,饮食要淡口味、少辣、低盐、低糖,进温热食物、忌烫、忌冷,忌烟忌酒忌浓茶,忌刺激性大的食物、忌过分粗糙食物、忌笋,心情开朗,少压力。注意卫生,避免传染上幽门螺杆菌。尽量少用对胃有损害药物。
对你来讲更要注意:不能吃甜食,汤水不要喝太多,否则容易反酸、烧心!不要吃油炸、油腻食物,容易引起胆汁反流。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