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来源: 健康时报;作者:健康时报尹薇
2月16日健康时报曾经报道,至今,湖北省司法鉴定协会会长、同济医学院法医系刘良教授及其团队已经获准对9例因新冠病毒感染过世的逝者进行尸检并获得了病理样本,对其中三例进行了病理分析。
组织拿到了,大众都很关心目前病理解析进展如何,特别是对临床有何指导意义呢?
“大家都在关注解剖结果,昨天晚上我们上海医疗救治团队呼吸、重症、感染等多学科几十位专家在这里开会,连线了第一例穿刺取样的病理报告提供者,王福生院士团队的专家赵景民教授,通过分享病理报告解读,印证我们上海方案在救治中的很多技术细节是合理的。我们正在抓住每一个细微研究进展来优化治疗方案。但在所有的领域里,谁要说用了某一个疗法,就把患者救活了,肯定是不确切的。”2月29号一早,上海医疗救治组组长张文宏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
张文宏教授2月29日接受采访 尹薇/摄
目前尸检观察报告,是肉眼观察结果
2月28日,健康时报记者获得了第一份观察报告:即将发表在2020年2月《法医学杂志》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尸体系统解剖大体观察报告》(预出版版本)。这是1例尸体解剖肉眼观察结果。《报告》的通讯作者正是刘良教授及其团队。
法医学杂志2020年新一期的网上预印版
健康时报记者留意到,该文作者身份均为法医,尚无病理学者参加。结合标题解读,这份报告记录的仅为法医肉眼观察部分,而非更加深入的病理解析后的结论。
刘良教授接受央视新闻采访
在2月24日,央视记者专访了刘良教授,他透露自己率领团队解剖的9例遗体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当,但年龄偏大,多在60-70岁,年纪最大的超过80岁,最小的是52岁。
报告显示,刘良的法医团队观察到本例死者肺部损伤明显,炎性病变(灰白色病灶)以左肺为重,肺肉眼观呈斑片状,可见灰白色病灶及暗红色出血,触之质韧,失去肺固有的海绵感。切面可见大量黏稠的分泌物从肺泡内溢出,并可见纤维条索。
报告认为,尸体检验肉眼所见双下肺纤维条索影,和患者入院第20天CT片,见双肺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的影像学改变分布情况相符合,且病变进一步进展。考虑影像学所见磨玻璃状影与肉眼所见肺泡灰白色病灶对应,提示COVID-19主要引起深部气道和肺泡损伤为特征的炎性反应。
此外,此前由COVID-19 死者尸体穿刺取样获得的组织局部病理学改变做了研究,认为COVID-19病理特征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冠状病毒引起的病理特征非常类似,但该报告认为从此例系统解剖大体观察,肺部纤维化及实变没有SARS导致的病变严重,而渗出性反应较SARS 明显,考虑可能与此例患者从确诊到死亡仅15 天,病程较短有关,有待更多系统尸体检验资料及组织病理学验证。
“仅有一例,而且只是肉眼观察,尚未进入显微镜下的组织观察和病理解析。要等后续更多结果公开才有普遍参考价值。”一位业内人士对健康时报记者解析。
有些病人是被痰栓憋死的?
记者留意到,尽管目前出来的结果相当有限,但很多猜测而得出的各种言论满天飞。
如有人称:医学专家对11具遗体解剖后才发现真正新冠肺炎的死因。提到“解剖发现肺的表现和SARS有点不太一样,并不是严重的纤维化,有一部分肺泡存在,炎症很厉害,有大量的黏液。有些病人是被浓痰憋死的,也就是肺部的痰栓症。呼吸机只是治标,克痰才是治本。现在治疗是用呼吸机,痰就往里吸了,造成痰栓最终病人去世。因此,应该往外抽痰,病人就不会因痰堵塞而窒息。化痰才是重中之重。”
另有传言称:“武汉今天死亡人数首次下降一半,从每天一百多人,突降至五十多人”是因为“遗体解剖发现,新冠肺炎死者肺部有大量痰栓,痰栓导致缺氧是死因。”
传言随即话锋一转,称痰栓出现是因为使用了呼吸机,而改用吸痰机后,“武汉今天死亡人数首次下降一半,从每天一百多人,突降至五十多人”。这一传言还特意点出这一遗体解剖发现要感谢“同济法医系刘良教授团队”。
此类“痰栓”传言或根据有媒体报道:“如果是痰拴,一定要吸出来,这时不能用呼吸机,对治疗来说,可能具有颠覆性的变化。”
对于这一报道,丁香园采访的法医学专家表示:“痰栓不是呼吸机导致的,而是由肺部黏液病变形成的,属于疾病损害后的病理过程。”“这个发现的意义在于,痰栓形成不利于呼吸机的氧有效抵达肺泡,导致呼吸机存在无效通气,所以在临床上先化痰、吸痰、清理呼吸道、再进行给氧支持才更有效。不过也不要过分夸大解剖的作用,实际上,这个问题此前也有临床专家已经意识到,在不断改进,解剖只是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认知。”
又如《第一财经》采访了正在湖北省荆州市进行援助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她对此表示“我不知道这个观点是哪里来的,至少发表观点的人没有接触过新冠患者。对于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来说,是很复杂的临床症状,也涉及到很多器官的症状,不是单纯一个吸痰机就能解决的。”
刘良教授回应:不知道这些信息来源于哪
“我劝记者们不要再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解剖结果上了,这个领域有很多还有待研究的问题,解剖只是医生了解患者身体变化的一个方面,而且病理分析对临床医生而言,也是相当专业的领域。所有的科学性的东西不要沦落成为一些听起来通俗好懂的说法,什么出现痰栓,以及找台机器把肺里的痰栓吸出来就搞定了——肺毛细血管里的黏液,根本不是想象中的痰液,这种黏液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请问要拿什么来吸?这种说法非常不科学,是对医学毫不负责任的宣传,我不认可。”张文宏表示。
“真正的医学,往往是专业人士,用大家听不懂的语言,进行深入思考。然后变成一系列大家可能根本看不懂的治疗方案。”张文宏表示,大家的关注可以理解。病理分析是临床救治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但不是临床救治解决问题的全部。“以上海为例,已经关注到了对肺毛细血管的保护,从最早二十多例的危重症患者,到减少到现在只有9例还在救治,充分体现了在每一个关键节点,医护团队都在尽全力保障患者病情不再加重。国家到上海市政府对医疗救治的支持,大家应该有信心!”
对此,刘良教授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也做了严正声明:
1. 以下内容我不知道信息来源,也不知道是谁发的。
2. 我没有干预任何个例的临床治疗,每个病例都有他的不同特点,功劳是广大一线医护人员的。我不敢也不想贪天功。
显然,目前网上流传的对治疗的参考,均为不完整的信息带来的管中窥豹现象。而最终完整意义上的推论,还是需要等完整的报告出来。
“现在什么也不说了,抓紧干活是第一要务。”刘良教授在2月28日深夜回复了健康时报记者代表大众传递的关注和问候。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