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强子 华夏病理 1386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一)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二)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三)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四)

实例赏析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1. 一例发生于回盲部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为33岁女性,临床表现为肠套叠;这也是胃肠道淋巴瘤的常见表现。大体上,内镜下(A)及手术标本(B)中均可见一处4cm肿物。镜下表现为大而多形的细胞弥漫性浸润至肠壁(C、D)。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20,因此属于B细胞源性(E);Ki-67增殖指数高(F)。CD10(G)、Bcl6(H)、MUM1(I)的表达提示为生发中心来源的B细胞淋巴瘤。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2. 2.5cm直肠息肉;可见显著的次级滤泡,生发中心的明区、暗区极向明显,套细胞层境界清楚。免疫组化CD20阳性区域局限于滤泡;Bcl2阳性B细胞在套区及边缘带的分布也未见显著异常。综合上述所见,本例最终诊断为直肠扁桃体。由于生发中心明显,因此CD20的表达似乎为实性或弥漫性;但是套区有少量Bcl2阳性表达,且生发中心CD10和Ki-67的表达模式有助于确定该病变为良性。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3. 一例首诊表现为淋巴瘤样息肉病的套细胞淋巴瘤。胃肠道中自胃、直至远端结肠很长一段距离中可见大量大小不一的息肉(A-D)。除单个息肉外,回盲部可见多结节性肿物(C)。结肠息肉活检,可见形态单一、有核裂的小细胞呈结节性簇状表现,免疫组化CD20阳性(E-H);同时这些细胞还表达cyclin D1、CD5(I、J)。尽管该例CD5强阳性,但套细胞淋巴瘤中很多CD5的表达都是点状阳性,且比正常T细胞的表达要弱。(K、L)另一例轻度累及胃部的结节性套细胞淋巴瘤中,患者具有全身性淋巴结肿大、腹部轻度不适。内镜下表现接近正常,因此盲取活检。证实为结节性套细胞淋巴瘤后,再对胃活检标本进行cyclin D1免疫组化,结果发现为套细胞淋巴瘤轻微累及胃部(L、M)。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4. 45岁女性,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健康查体期间发现十二指肠降部多发性小息肉。镜下观察,每个小息肉均为一到两个由淋巴细胞形成的结节,细胞为形态单一、具有核裂的小细胞,免疫组化CD20阳性。与结节型滤泡性淋巴瘤类似,CD20和Bcl2在滤泡及滤泡周围区域均有阳性表达。Bcl2及CD10(和Bcl6)的共表达也证实是滤泡性淋巴瘤的常规表达模式。生发中心的Ki-67增殖指数低,提示这一生发中心型淋巴瘤也属于低级别淋巴瘤。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5. 内镜下可见多个较大、伴溃疡形成的肿物(A),临床考虑为进展期胃癌。镜下可见大而多形的肿瘤细胞在黏膜腺体间浸润(B),细胞核呈肾型,为霍奇金淋巴瘤中R-S细胞样(C);免疫组化CD20阴性,CD3部分阳性(D),CD30弥漫强阳性(E),CD4阳性(F)。该例最终诊断为ALK阴性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6. 27岁高加索男性,乳糜泻1例(A-E)。十二指肠降部可见绒毛萎缩(A-B),黏膜固有层内浆细胞数量增多(B,C为CD138),腺上皮内CD3+、CD8+的T细胞数量增加(D、E),即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增多。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7. (F-O)一例66岁亚洲男性的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患者主诉三月来消化不良、腹泻、体重减轻。内镜下降结肠处见多发溃疡(F)。腺上皮内可见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增多。肿瘤细胞小至中等,细胞核深染、成角,胞质透亮,瘤细胞浸润至黏膜固有层(G、H);免疫组化CD3+、CD8+、CD4-、CD56-、EBER-(J-M),最终诊断为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第二次活检,淋巴细胞增生更为显著,上皮内淋巴细胞为CD3+的T细胞(N、O)。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8.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一例。HE切片中,肠壁内可见淋巴细胞结节性增生,结节周围有纤维化。瘤细胞体积大、具有多形性,单个散在或呈疏松簇状,背景为多形性、异质性的反应性背景。大而多形的肿瘤细胞免疫组化CD20-/+,CD3-,CD30+。患者脾脏及肝脏同时发现有肿物,且形态学特征近似。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9. 降结肠可见一处6mm息肉。镜下可见形态单一的淋巴细胞呈膨胀性增生,瘤细胞胞质透明,为中心细胞样或边缘带细胞。免疫组化CD20弥漫阳性,边缘带B细胞Bcl2阳性。膨胀性生长的边缘带B细胞区Ki-67增殖指数低,提示为低级别淋巴瘤。CD5或CD43仅表达于CD3阳性T细胞区,而CD20阳性B细胞区不表达。尽管这些CD20阳性B细胞浸润至腺体,也就是有淋巴上皮性病变,但这一特征在结肠并无诊断意义。该例经免疫球蛋白基因重排检测后,诊断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10. 一例胃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中的淋巴上皮病变(A-C);具体表现为3个或更多的中心细胞样B细胞、或单核/边缘带细胞浸润至腺体内,受累腺体的上皮出现退行性变,或腺体结构出现紊乱(箭头所示)。不过,生理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淋巴上皮样特征(D中箭头所示)不要误判为真正的淋巴上皮病变。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11. 一例胃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低倍镜下可见淋巴细胞呈弥漫性、膨胀性浸润(E);高倍镜下,可见小至中等的中心医学部样细胞或单核/边缘带细胞呈形态单一的弥漫性增生(F)。这些肿瘤细胞浸润腺体,腺上皮呈退行性改变,且腺体结构紊乱。上述特征即真正的淋巴上皮病变。不过,同一病例另一相邻胃黏膜活检标本中,可见反应性淋巴滤泡(H中箭头所示)。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12.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CD20及CK的应用。CD20可显示出B细胞的弥漫增生、并破坏腺体(I、J)。对于特征明确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病例来说,仅CD20即足以明确B细胞的弥漫性增生、以及肿瘤性B细胞所致的淋巴上皮病变(J中箭头所示);不过,个别情况下CK也可以进一步明确淋巴上皮病变(K、L中箭头所示)。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13. (M、N)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一例,该例中有部分反应性的淋巴滤泡,但是CD20阳性B细胞浸润黏膜固有层及腺上皮,在远离淋巴滤泡处形成了淋巴上皮病变。(O-R)另一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伴有浆细胞浸润/浆细胞分化。图中CD20阳性肿瘤细胞(O)上方同时混有CD138阳性的浆细胞(P);κ及λ轻链限制性分析表明κ阳性浆细胞为主。浆细胞浸润/浆细胞分化偶见Dutcher小体(S中箭头所示),即核内嗜酸性包涵体,提示这些浆细胞为单克隆性。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14. 如散在较大的中心母细胞或免疫母细胞数量不足肿瘤细胞的10%,也是可以接受的;但不能形成片状或较大簇状(T)。小活检标本中,反应性生发中心(U中箭头所示)可能会误判为片状分布的大细胞,但生发中心内CD20阳性(V)的B细胞同时表达bcl6(及CD10)(W)。要证实是反应性生殖腺,而不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转化的大B细胞淋巴瘤,可以对Ki-67(X)及bcl6(Y)染色区域进行对比:如大B细胞样区域表达bcl6,则可能是反应性生发中心,发生于胃部时则可能是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或反应性胃部病变;如果大而多形性的细胞弥漫增生,则可能是转化为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图Z左侧)。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15.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典型表现:滤泡周边的边缘带增宽、并浸润至远离滤泡的固有层(A),细胞为中心细胞样、单核/边缘带B细胞,细胞核小而规则,周边有一圈胞质透明的表现(B)。可见3个或以上肿瘤性B细胞形成的淋巴上皮病变,上皮细胞同时有退行性变、腺体结构紊乱(C);偶见Dutcher小体,提示有浆细胞分化(D);CD20免疫组化可见这些B细胞弥漫增生并浸润至腺上皮(E),CK也可显示出其中的淋巴上皮病变(F)。

从不同角度入手探索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五) 

图16. 一例发生于小肠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肿瘤细胞呈中心细胞样或单核/边缘带细胞样特征,呈实性、破坏性表现(A-C),且可见滤泡植入(B中箭头所示)。该例中虽有肿瘤细胞浸润上方黏膜的表现,但这并非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诊断所必需。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Kim EK,Yang WI,Ryu HJ,et al.Practical Approach to the Histologic Diagnosis of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 Through the First-line Marker Battery of CD20, CD3, CD30, and 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RNAs[J].Advances in anatomic pathology,2020.

DOI:10.1097/PAP.0000000000000260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