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临床病理工作者都知道,皮肤的恶性黑色素瘤可以具有多种表现;其实,色素痣也可以出现诸多形态特征,真皮内的黑色素细胞可表现为上皮样、淋巴细胞样、神经元样。如对相关特点不熟悉,可能很难确定其性质并导致误诊误判。瑞士日内瓦大学医院(University Hospital of Geneva)病理专家Maillard等曾报道了一例真皮内部分具有假腺样表现的复合痣(compound nevus)。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病变,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展示
患者为白人男性,48岁,后背部发现一个不规则的痣。临床检查约3mm褐色斑块状,行楔形切除。
组织病理学检查,在真皮表皮交界处及真皮内均可见黑色素细胞增生。表皮基底层可见少许交界性细胞巢,胞质内可见黑色素颗粒。真皮内成分细胞呈上皮样,排列呈规则巢状,且可见中央管腔样结构,类似导管及腺泡。细胞形态温和,细胞核规则、圆形,胞质嗜双色性。未见核分裂。
图1. 病变组织学表现,既有交界性成分,真皮内也可见上皮样细胞增生,并形成腺样结构。高倍镜下细胞形态规则,细胞核均一、深染,胞质嗜双色性。图d中箭头示陷入的汗腺,其细胞核圆形,染色质呈细腻颗粒状,胞质嗜酸性,且周边有扁平的肌上皮细胞。
免疫组化检测,腺样结构并不表达CK-pan,而表皮及真皮内附属器中的腺性结构强阳性着色。胶体铁染色在中央管腔状结构内未见黏液成分。免疫组化Melan-A检测,证实假腺样结构为黑色素细胞来源。
图2. 真皮内上皮样细胞假腺样增生病变(a),免疫组化并不表达CK-pan、而表皮和真皮内附属器中的腺性结构强阳性(b),Melan-A检测可见真皮-表皮交界处有黑色素细胞,证实病变为复合痣,且真皮内上皮样细胞、包括假腺样结构的成分也均为阳性(c);胶体铁染色在真皮表浅处可见黏液成分,但假腺样结构中未见黏液。
小结
其实文献中对皮内痣已有腺样特征的描述,且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对于黑色素细胞而言,可出现多种组织学改变,具体如气球样细胞、假血管瘤样改变、脂肪瘤样改变、骨化生等。假腺样特征曾在Spitz痣与恶性黑色素瘤中有过报道。从临床实践来说,一方面要注意识别出类似情况下的腺样、假腺样、腺泡状结构为黑色素相关病变,另一方面规则的假腺样结构不要误判为皮肤附属器中的腺体。此外,真皮内增生的腺样结构还要注意鉴别皮肤附属器癌以及转移性腺癌。免疫组化对于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重大。
色素痣中真皮内成分出现假腺样结构的病理生理机制还不明确,目前仅有不同的假说。黑色素细胞并不能形成真正的腺腔,假腺腔的形成可能是中央黑色素细胞凋亡所致,也可能是自分泌或旁分泌等因素所致;还有人提出可能是组织在福尔马林固定中收缩所致。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Maillard M,Stucki L,Kaya Gurkan.A Case of Compound Nevus with Intradermal Pseudoglandular Features: A Rare Variant and Possible Pitfall[J].Dermatopathology (Basel, Switzerland),2019,6(2):41-44.
DOI:10.1159/000500400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