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来源: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作者:周晓莉
疾病的诊断有多种形式,其中病理诊断往往被视为对疾病的最终判决,病理报告也被称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然而,关于病理报告,患者及家属常常会有很多疑问。为什么来医院做了这么多检查之后还要做病理检查?多久才能拿到病理报告?病理报告越慢病情越严重吗?看不懂病理报告的内容怎么办?对此,我们一一进行解答。
问题一:哪些情况需要做病理检查?
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会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判断患者是否需要进行病理检查。如发现占位性病变需要明确其性质,比如胃肠道、甲状腺、乳腺、甲状腺、肺、皮肤等处的肿块,可以通过内镜下活检、穿刺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对取下的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不是肿瘤、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否需要切除、该切多大范围、有没有切除干净……这些都需要通过病理诊断报告来决定。
有一些非肿瘤性的疾病也需要做病理检查,比如对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肝脏穿刺活检,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因;对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通过病理看子宫内膜所处的状态,以便临床更加针对性的治疗。
问题二:病理报告要等多久?
病理科收到病理标本之后,需要对标本进行固定、取材、脱水、浸蜡、包埋、切片、染色。其中,取材、包埋、切片都是纯手工操作,对准确性和精密度有着苛刻的要求,劳动强度也很高。经过这些流程,至少需要历时30多个小时,才能把患者的送检标本,制作成一张张合格的病理切片。病理切片制作完成之后,还需要病理诊断医生进行阅片。病理医生通过显微镜仔细观察切片中组织和细胞形态结构的改变,结合患者病情作出相应的病理诊断。阅片通常需要经过初诊医生和复诊医生的双人两级诊断,如疑难病例还要经过高级医师间讨论甚至全科讨论,才能得出最终的诊断结果。此外,根据诊断和临床治疗的需要,部分病例要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和分子检测。免疫组化检查主要针对蛋白水平,分子检测则是针对基因水平,它们对肿瘤的诊断和后续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一般病理报告会在病理标本送至病理科后3到5个工作日内完成,疑难病例和需要加做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的病例报告时间会相应延长。
问题三:病理报告越慢病情越严重吗?
经常有病人会问,为什么我的病理报告比别人出得迟?是不是恶性的?其实不然。病理报告等待时间的长短与良恶性并没有直接关联。含有骨组织的标本需要脱钙,部分感染性标本需要延长组织固定时间,少数病例出于诊断的缜密性考虑,需要在初次取材的基础上补充取材,这都会延长相应的报告时间。病理检查并非单看病理切片就能得出诊断结果,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情况、既往的病史,并且要结合影像学、超声及其他实验室检查,这样才能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有些患者病史或临床病情比较复杂,或者其他检查结果尚不完善,也会影响报告速度。疑难或罕见病例需要加做免疫组化检查或分子检测,或需要科内讨论,报告时间也会相应延后。上述这些情况,与病变的良恶性都没有必然的联系,可以及时与病理科联系了解报告的进展,避免不必要的担心。
问题四:看不懂病理报告怎么办?
病理报告中有大量的病理诊断用词以及深奥的免疫组化和分子检测结果,专业性非常强。疾病的分类本身十分复杂,不同的诊断结果,后续的治疗也不尽相同。有时,病理报告中会出现考虑为、倾向、符合、不能除外、建议等字眼,提示诊断结果有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性,不能忽视。关于病理报告的解读,网上也有许多科普内容,但往往不够全面、科学。如果拿到报告后仅凭自己判断,或通过网络搜索相关结果,很有可能会发生误读,引起治疗上的偏差。所以,拿到病理报告后,一方面必须与临床科室医生沟通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病理专科门诊,向病理诊断医生咨询病理报告的相关内容,保证后续诊疗的正确性,以免贻误病情的诊断与治疗。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