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来源:肿瘤科空间;作者:王琳 主治医师 山西白求恩医院病理科
病理报告单你真的会解读吗?
病理诊断常被称为“最后诊断”,医学中的“金标准”。然而,您知道吗,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病理医师在做出病理诊断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表述形式。而病理报告中一些貌似平常的语气词,实则暗处玄机,点石成金,会让每一份病理诊断报告的含金量有所不同。如何正确地解读病理诊断报告单,还有相当多的学问。
病理学诊断是由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标本(包括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做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报告单是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病理学诊断表述有4种基本类型:
Ⅰ类:检材部位、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学诊断。
大部分送到病理科的标本,都能获得明确的诊断,尤其是手术切除标本。活检标本取材部位准确且组织无人为损伤,病变较典型时,也大都能得到1类诊断。例如,结肠癌患者送检的结肠切除标本,胃镜摘除的腺瘤/息肉等,这类标本都可以拿到明确的病理诊断。而这类明确的诊断是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也是对患者疾病性质的最后结论,是真正的“金标准”。
Ⅱ类:不能完全肯定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或是对于拟诊的疾病名称、病变性质有所保留的病理学诊断意向,可在拟诊疾病/病变名称之前冠以诸如病 变“符合为”、“考虑为”、“倾向为”、“提示为”、“可能为”、“可疑为”、“不能排除(除外)”之类的词语。
当病变不典型或送检标本(尤其是活检标本)不理想时,病理医生虽然能原则上确定病变的基本性质,但还不能明确说出具体类型或病因时,会在拟诊断的病名前加诸上述语气词。例如“(左上肺叶)低分化癌,考虑为腺癌”,此诊断前半句是Ⅰ类诊断,而后半句就属于Ⅱ类诊断了。意思就是低分化癌是肯定的,但不能完全肯定具体的组织类型。也就是第一层次是肯定的;第二层次是意向性诊断,病理医生需要进一步工作可能才能解决。一般来说,此类病理诊断进一步辅助诊断项目的检测(如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检测等),通过综合分析,大多能做出明确诊断,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Ⅲ类:检材切片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即不能做出Ⅰ类或Ⅱ 类病理学诊断),只能进行病变的形态描述。
当病变不典型或处于交界性状态,或由于送检标本不理想,例如组织太小、严重挤压、烧灼伤、取材部位不够准确时,往往无法做出明确、肯定的诊断,病理医生会根据标本形态和某些迹象,对病变的组织学形态进行描述。例如,如食管活检、声带活检等标本往往较小且破碎,有时挤压伤明显,或取自癌肿边缘,切片中只能见到不同程度的异型细胞,难以确诊是否为癌,此时病理医生只能诊断为“异型增生的鳞状上皮”等,此类病理诊断通常需结合临床其他检查结果,通过综合分析,或采取重复检查、深取活检再做病理等措施进一步诊断。
Ⅳ类:送检标本因过于细小、破碎、固定不当、自溶、严重受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送检标本保存不当、组织太少或有严重物理损伤时,检材切片中见不到明确的病灶,病理医生无法做出任何病理诊断,只能如实描述显微镜下所见,如“小片严重挤压组织”“(宫颈管)少许分泌物”等。
以上四类报告表述中,Ⅱ类诊断的语气词最多,也最为繁琐,尤其在生活中,日常的语言习惯会让人们认为词语“考虑为”就是非常肯定的意思,比如“王医生,这个治疗方案您是怎样考虑的?”“我考虑应该……”。而在病理诊断中,这个“考虑”是打了折扣的,加在病理诊断名称的前面,这个诊断的含金量就要下降。那么该怎样理解这些语气词的权重呢,我们也给出一是概率换算表以供参考:
“符合为” = 90%可能性,约等于100%。
“考虑为” = 80%可能性
“倾向为” = 大于50%可能
“可疑为”“提示为”= 小于50%可能
“不能排除(除外)”= 小于30%可能
需要强调的是,“考虑”≠“肯定”。
此外,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病理医生还会酌情在报告正文的末尾添加备注。如对该疾病的注释、讨论、参考文献;甚至给出一些建议,例如建议进行其他相关检测、再做活检、科外会诊,密切随诊或随访等。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治疗中,任何类型的病理报告都不能脱离临床,尤其对于Ⅱ类和Ⅲ类诊断报告的患者,临床医生更需结合多方面的检查资料和结果综合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