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检验科(2019全国检验青年医生健康科普演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审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检验科 王蓓丽;来源: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
喝酒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重头戏。饭局中,为何有人“千杯不醉”,有人却“一杯就倒”?为什么有些人美酒浅尝即上脸,甚至有人没喝多少酒就出现酒精中毒?为什么人们的酒量和喝酒后的生理反应差别如此之大?让我们来揭开“一杯就倒”与“千杯不醉”的神秘面纱。
酒精----代谢之谜
肝脏是酒精(即乙醇)代谢的重要场所,摄入体内的乙醇90%以上在肝脏中代谢,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过度堆积是导致酒精性肝病的重要原因。在酒精代谢过程中,有两个代谢酶是关键
“反派角色”:乙醇脱氢酶,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威逼利诱下变成乙醛,乙醛对人体有害,是导致醉酒、饮酒后脸红及肝脏损伤的主要元凶。
“正义化身”:乙醛脱氢酶,促使有毒的乙醛转化为无毒的乙酸。
如果“反派角色”活性强,“正义化身”活性弱,就会导致乙醇和有害代谢物乙醛在体内积聚,导致脸红、头晕、恶心吐等不适症状。
而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即酒量大小,主要由先天基因决定——酒精代谢相关基因。
酒精代谢----基因之谜
与乙醇脱氢酶活性相关的基因为ADH1B,而决定乙醛脱氢酶活性的基因为ALDH2。在汉族人群中,“反派角色”的活性相差不大,“正义化身”的活性有较大差异,部分人甚至存在缺陷。通常,一个人每小时可以代谢7克乙醇,酒量大的人(乙醛脱氢酶活性强)每小时能代谢10克以上乙醇。
10g乙醇相当于:
5度的浓色啤酒饮酒量 250ml
15度的葡萄酒饮酒量 83.3ml
20度的白酒饮酒量 62.5ml
40度的白酒饮酒量 31.3ml
50度的白酒饮酒量 25.0ml
50度的威士忌饮酒量 25.0ml
60度的白酒饮酒量 20.8ml
注:酒的度数表示酒中含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是以20℃时的体积比表示的。
酒精基因----结果解读
想要了解自己对乙醇的代谢能力,仅需采集 2 ml血液(相当于1次血常规检测),即可检测乙醇代谢相关基因。
当基因ADH1B携带A碱基,即基因型为AA/AG时,“反派角色”活性变强;相反,基因ALDH2携带A碱基,即基因型为AA/AG时,“正义化身”活性变弱;双方基因型为GG时,活性均正常。因此检测结果有以下几种不同组合来判断酒精代谢能力的类型,以评估饮酒后不同的风险等级。
如上图所示:
第一种情况:
活性强大的“反派角色”(AA/AG)对战活性较弱的“正义化身”(AA/AG),这类人饮酒后因乙醇被快速转化为乙醛,同时乙醛无法被正常代谢而导致体内乙醛浓度的急剧升高,容易出现急性酒精中毒,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
第二种情况:
活性强大的“反派色”(AA/AG)对战活性正常的“正义化身”(GG),饮酒后乙醛会在体内堆积,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三种情况:
活性正常的“反派角色”(GG)对战活性较弱的“正义化身”(AA/AG),饮酒后同样会有乙醛堆积在体内,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四种情况:
“反派角色”(GG)对战“正义化身”(GG)活性均正常,乙醛可以顺利的排出体外,这也是千杯不醉的真实面目。
酒量 "先天不足", "勤练" 并不能 "补拙"
如果先天基因决定一个人无法“叱咤酒场”,那么刻苦“练习”,每天喝点酒,逐渐加量,是否可以“练出酒量”呢?实际上,所谓“练出酒量 ”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假象,身体的解酒能力并没有变强。长此以往,反而会损伤肝脏。
友情提示 :每周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00克的饮酒者最为安全,随着酒精摄入量增加,患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均上升。切记莫饮酒,饮酒莫贪杯!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检验科(2019全国检验青年医生健康科普演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审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检验科 王蓓丽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