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强子 华夏病理 3249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恶性黑色素瘤堪称病理诊断中的“百变魔君”,其镜下表现千变万化,因此病理医师有责任了解其诸多特殊表现。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desmoplastic melanoma)就属于极容易误判或漏诊的恶性黑色素瘤。文献数据表明,这一亚型约占所有恶性黑色素瘤的4%,全球发病率约为每百万人口两例。

近日阅读文献过程中,读到一例这方面报道,该报道从临床、至皮肤镜、以及组织学表现方面,详尽介绍了这种恶性黑色素瘤亚型。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病变,避免误诊、漏诊,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展示

患者女性,79岁,白人,因左前臂结节而就诊于皮肤科。2011年曾因同一位置结节而在外院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纤维瘤。2016年皮肤科检查,左前臂有一无痛性红斑样肿瘤,质硬,与深部组织固定在一起无法推动,1年内逐渐长大,导致同侧肌力下降。皮肤镜检查可见多形性血管,可见淡红色及白色区,伴瘢痕样表现。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图1. 左前臂质硬的红色斑块状肿物,稍有脱屑,无痛。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图2. 皮肤镜检查,黑色*示瘢痕表现区域,白色*示粉红色区域,箭头示多形性血管。

超声检查可见深达尺骨的实性膨胀性病灶,并压迫肌腱。组织病理学检查,镜下表现为梭形细胞肿瘤呈浸润性生长,瘤细胞胞质稀少、细胞核拉长,具有中等程度多形性,间质为显著胶原性。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图3. 肿物病理检查,镜下为梭形细胞增生,局部累及神经束。

由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因此病理进行了连续切片、加做免疫组化等工作。免疫组化中,梭形细胞弥漫阳性表达S-100、SOX10,但不表达melan-A、HMB-45;结合形态学,病理诊断为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

除该处病变外,检查证实患者左前臂还有一处可移动的无痛性结节,患者自诉病史已有6个月。该处结节组织学检查,镜下表现为伴神经分化的梭形细胞,符合皮下转移性病变;病理诊断为倾向于浸润性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由于病变浸润深部结构,影像学检查(CT及骨扫描)未见远处转移证据,因此行左前臂截肢术。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图4. 左前臂另一处结节,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至皮下软组织的表现。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一例

图5. 左前臂转移结节的组织学表现:梭形肿瘤细胞增生,细胞核轻度异型,未见坏死及核分裂。

小结

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表现多样,并无特异性,一般在真皮或皮下形成斑块状、结节状或无色素性的肿物,质实,相对固定。临床可以表现为独立病变,也可伴其他亚型恶性黑色素瘤合并存在,最常见伴恶性雀斑样痣。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临床将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分为纯粹型、混合型两种。所谓混合型是指促纤维结缔组织增生性恶性黑色素瘤成分不超过90%,且此时核分裂多见、局部淋巴结转移几率更高、局部复发几率更高,因此预后相对更差。

由于这种亚型恶性黑色素瘤与其他恶性病变(如癌、纤维肉瘤)、良性病变(纤维瘤病、真皮纤维瘤、色素痣)有一定相似性,加之部分病变中无色素、无其他典型恶性黑色素瘤表现,因此出现误诊或诊断延误也不是什么少见情况。

组织学上,该肿瘤表现为非典型、梭形黑色素细胞浸润性生长,背景为致密纤维性、胶原性间质。不过,仔细观察可见肿瘤成分广泛浸润,可侵及真皮及皮下组织。正如本例一样,有时仅凭HE染色切片无法明确诊断,此时免疫组化证实瘤细胞为黑色素性质极为关键。需要注意的是,该亚型的恶性黑色素瘤S-100阳性,但其他黑色素分化相关标记如melan-A、HMB-45一般为阴性。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Marques PC,Diniz LM,Spelta K.Desmoplastic melanoma: a rare variant with challenging diagnosis[J].Anais brasileiros de dermatologia,2019,94(1):82-85.

DOI:10.1590/abd1806-4841.20197481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