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病理专家访谈:为何病理医生专业人才缺口大?

健康时报 2079 评论
[导读] 来源:健康时报

健康时报记者针对为何病理医生专业人才缺口大这个话题,采访卞修武院士和应建明教授。

受访专家:
卞修武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第三届国之名医盛典学术委员会主席团成员;
擅长: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干细胞;

应建明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青年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分子病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病理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青委会主任委员

首届中国杰出青年病理医师奖

擅长: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诊断、分子病理诊断;

(健康时报记者 林敬)病理医生都干啥,答得上来的人不多。

在我们熟悉的妇科、骨科、心内科等科室之外,还有一些医生在幕后默默发挥着巨大作用,却往往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病理医生。

“生命的法官”,病理医生缺口9万人

病理专家访谈:为何病理医生专业人才缺口大? 

健康时报记者牛宏超/摄

通俗地来讲,身体中出现一个肿块或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否是转移,做这个最终判定的人就是病理医生,因此他们又被称作“疾病的法官”、“医生的医生”,因为他们是诊断结果“说最后一句话的把关人”,就是“最后诊断”的决定者。
以肺部小结节为例,它的诊疗原则是:及早发现,诊断其性质,确定是否积极手术切除。结节在什么时候切、切除多大,往往很难取舍。因为小结节性质有多种可能,比如良性病变,如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等;也有可能是癌前病变,如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腺瘤样不典型增生;还有可能已经出现癌变。因此要靠病理检查来一锤定音,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副主任应建明说,可以说,一份肿瘤病理报告就像患者的一份“判决书”。
从患者身上取出一块组织标本,然后经过技术处理制成一张薄薄的玻片,最后由病理医师通过显微镜,依照其形态做出诊断,这个过程就是病理诊断。
“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切下来的这块组织需要经过详细观察、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脱蜡、染色等10多道步骤近40道工序才能成为一块优质的切片”,应建明主任介绍,像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这样的专科医院每天都要完成2000多张切片的诊断,每一张诊断都要集中精神、全神贯注。
病理诊断不仅可以判定肿瘤的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该如何用药?需不需要术后辅助放化疗等与预后密切相关的治疗手段,也要由病理诊断报告的要素来决定。同时,目前肿瘤治疗最热门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都需要由病理医师进行检测和签发报告指导临床医师进行治疗方案的决策。诊断失之毫厘,治疗谬以千里。这就要求病理医生不仅必须完全了解他自己的领域,而且必须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背景,才能做出精准诊断。
不过,要培养一个合格的病理科医生却很不容易。临床医学本科毕业后一般需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获得从业病理医师的资格,再经过大型医院病理科10年左右的临床病理诊断实践,才能独当一面完成常见疾病的病理诊断。
“临床医学亚专业越来越细化,治疗方案越来越精准,这首先就要求疾病分类、分型的病理诊断必须精准,可是我国病理医师总数量太少,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病理科分会会长卞修武说,目前全国有执照的病理科医生不足2万人,按照国家卫健委每100张病床配备1至2名病理科医师的配置要求计算,病理医生缺口超过9万人。
“绝大多数病理科不仅医师严重缺乏,而且病理医师难以实现自身专科化发展,这种形势严重影响了我国临床医学质量和水平”,卞修武院士说,加之我国在病理学科属性和定位上存在一些问题,培养途径和机制不能满足需求,长期以来病理科不受重视,病理医生待遇低,缺乏成就感等因素,让很多医学院学生望而却步,使整个学科一度处于萎缩状态。
随着医改的进展和成功,国家和医学界对病理学科人才的迫切需求与厚爱,病理学科和病理医师的前景一片光明”,卞修武院士欣慰地说。


来源:健康时报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