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之庖丁解牛(一)

强子 华夏病理 1630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之庖丁解牛(二)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之庖丁解牛(三)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之庖丁解牛(四)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之庖丁解牛(五)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且70%以上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外表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此前被归为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等的某些病例其实也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的表现。近日,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Saint Loui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病理专家Dinarvand等人在美国病理学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官方期刊《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专门撰文,详细介绍了FAP综合征相关病变的临床要点,并强调了该综合征胃肠道外表现中的部分免疫组化及分子遗传学表现方面新进展。为便于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一问题,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一.概述

FAP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临床特点为胃肠道黏膜存在大量腺瘤性息肉、以及一组累及多个器官的胃肠道外病变。典型情况下,胃肠道息肉的数量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多,最终可在结肠形成数百个息肉。此前曾有多个名词用来形容这种腺瘤性息肉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相关的情况,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轻表型(attenuated)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胃腺癌及近端胃息肉病、Gardner综合征、Turcot综合征等。其实这些名词只是分别用于形容伴不同胃肠道外症状的情况,因此如明确为FAP综合征的相关表现,则建议不再用前述诸多名称。 

典型FAP综合征患者如不进行干预,一般会在40岁左右发生结直肠癌;部分患者如所谓轻表型FAP综合征者,其息肉生长延迟,发生结直肠癌的年龄平均为55岁。轻表型FAP综合征者也可出现胃肠道外表现,但一般要比典型FAP综合征患者少见。 

FAP综合征的发病率为1/7000至1/30000不等。这是一种外显率较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男女发病均等。大部分患者具有FAP综合征家族史,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约20%至30%)病例为新生(de novo)突变所致。研究表明,肠道及胃肠道外病变的严重程度和APC基因特异位点突变有关。 

除胃肠道表现之外,FAP综合征还会有大量胃肠道外表现,这方面的良性病变如骨瘤、牙齿异常、皮肤病、韧带样纤维瘤病、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congenital hypertrophy of the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CHRPE)、鼻咽部血管纤维瘤等,恶性病变则涉及甲状腺、胰腺、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 

二.临床特点

如前所述,FAP综合征的典型表现即结肠、直肠出现成百上千个腺瘤性息肉,常在青春期就出现,至三十多岁即可进展为结直肠癌,这比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要低许多。约70%至80%的肿瘤发生于左半结肠。当然,这类患者发生肠道其他部位病变、胃肠道外病变的风险也要升高,具体如胃底腺息肉、十二指肠息肉、先天性视网膜色素上皮增生、纤维瘤、纤维瘤病、鼻部血管纤维瘤、甲状腺癌、肝母细胞瘤、脑肿瘤、胰胆管肿瘤等相关问题,详见后述。

肠镜筛查并对检出的病变及时处理,以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病为首发表现的患者其结直肠癌可大大减少、并因此产生生存获益。不过,即使适当随访,这部分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仍高达80%,发病年龄平均为56岁。也有研究称结肠切除术后(未行直肠切除)的患者有30%会在60岁之前出现直肠癌,且出现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平均为25%。此外,不管是否进行结肠切除术,这类患者上消化道癌以及肠系膜纤维瘤病的风险均较高,这也影响了FAP患者相应的术后死亡率及寿命。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Dinarvand P,Davaro EP,Doan JV,et al.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Syndrome: An Update and Review of Extraintestinal Manifestations[J].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2019.

DOI:10.5858/arpa.2018-0570-RA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