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整理:强子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膀胱(一)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其他
3.乳头状膀胱炎、息肉样膀胱炎
A.概述
乳头状膀胱炎、息肉样膀胱炎为非肿瘤性反应性增生,是炎症反应后的继发性病变,如留置导尿管、结肠膀胱造瘘、结石、尿路梗阻、放疗等。临床及病理方面这类病变均可类似尿路上皮肿瘤。
B.大体表现
大体上乳头状膀胱炎、息肉样膀胱炎可形成质脆的黏膜不规则区,或宽基底的水肿性息肉、或乳头状病变。病灶可单发或多灶,因此膀胱镜下会考虑为尿路上皮肿瘤。
C.镜下特点
组织学上息肉状膀胱炎及乳头状膀胱炎均为黏膜固有层水肿、形成较宽(息肉状)或狭窄(乳头状)的凸起。被覆尿路上皮并无尿路上皮癌的细胞学异型性或结构紊乱表现,也无复杂分支状结构。尿路上皮可见反应性改变,类似尿路上皮平坦型反应性增生中所见。
图10. 乳头状膀胱炎或息肉样膀胱炎中,均为水肿(如图A)或炎性(如图B)尿路黏膜形成凸起,被覆尿路上皮并无显著异型性,也无分枝状乳头,因此不是尿路上皮肿瘤。
D.鉴别诊断
这类病变需与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papillary urothelial neoplasm of low malignant potential,PUNLMP)、尿路上皮乳头状癌鉴别。相关鉴别诊断线索如息肉状膀胱炎中为宽基底的、水肿性纤维血管轴心,而尿路上皮癌中为窄颈、纤细纤维脉管轴心。乳头状膀胱炎为较窄的乳头状,但并不像尿路上皮乳头状癌那样形成更小的乳头状分支。了解临床病理信息也可能也有助于诊断,如临床医师提示是炎症性病变而不是肿瘤性病变。
E.诊断注意事项
息肉状膀胱炎及乳头状膀胱炎的诊断主要取决于识别出这类病变发生于水肿、炎性背景下,结合临床的炎症性或刺激性操作、镜下无细胞学异型性、无复杂分枝状结构,可以做出诊断。
F.预后
息肉状膀胱炎及乳头状膀胱炎为良性反应性病变,并非恶性肿瘤的前驱病变。长期刺激之下,这种改变可比较弥漫,甚至遍及整个膀胱。
4.副神经节瘤
A.概述
副神经节瘤(paraganglioma)、或称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原发于膀胱者并不常见,可能是起源于膀胱壁内的副神经节细胞。诊断这一肿瘤的临床线索包括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间歇性肉眼血尿、尿频,以及与膀胱充盈或排尿相关的嗜铬细胞瘤样症状或副神经节瘤样症状。
B.大体表现
膀胱副神经节瘤大体为界清或多结节状,表面被覆黏膜完整或程度不等的溃疡。肿瘤位于肌层,因此可能会考虑为尿路上皮癌。
C.镜下特点
与其他部位的副神经节瘤一样,发生于膀胱时也会出现所谓的细胞团(Zellballen)结构或呈巢状,即由内含血管和支持细胞的纤维间隔网将肿瘤分隔呈巢。其他不常见表现还有弥漫性生长或缎带状生长。肿瘤细胞为圆形,胞质淡染、嗜双色性或嗜酸性;细胞核卵圆形,可见少许较大或怪异的细胞核。免疫组化副神经节瘤并不表达上皮标记,但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如CgA、Syn。S-100在瘤细胞巢周边的支持细胞阳性。
D.鉴别诊断
膀胱原发副神经节瘤诊断中,最重要的是要考虑到该肿瘤的可能。由于该肿瘤可累及肌层,呈巢状结构,细胞学具有异型性,加之标本可能有烧灼假象、送检标本破碎等,因此部分病例可能会误诊为肌层侵犯的尿路上皮癌。只要考虑到非尿路上皮癌的可能,加做神经内分泌标志免疫组化、S-100及上皮标记即可明确诊断。不过最近有人提出副节瘤免疫组化中可出现细胞核的GATA3阳性,这是诊断陷阱之一。
图11. 膀胱副神经节瘤,经尿道切除标本中由于伴烧灼人工假象,加之常与肌层混杂在一起,因此非常容易误判为浸润性尿路上皮癌。
图12. 膀胱副神经节瘤,形态保存相对好的区域可见典型巢状结构,胞质嗜双色性。膀胱病理中遇到肿瘤细胞形态单一、呈巢状结构时,需考虑到副神经节瘤的可能。
E.诊断注意事项
形态学加免疫组化,可以对膀胱副神经节瘤做出明确诊断。经尿道切除活检标本、伴烧灼人工假象时,可做出高度可疑副神经节瘤的诊断。
F.预后
与其他部位副神经节瘤或嗜铬细胞瘤一样,膀胱的副神经节瘤有时也会出现恶性生物学行为,估计约占所有病例的10-15%;这方面的预测指标难以捉摸。最近的研究中,有部分膀胱副神经节瘤据SDH基因的种系突变,这也与其他部位副神经节瘤类似。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Arias-StellaJA,WilliamsonSR.UpdatesinBenignLesionsoftheGenitourinaryTract[J].Surgicalpathologyclinics,2015,8(4):755-787.
DOI:10.1016/j.path.2015.09.001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