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投稿】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去分化(上)

强子 华夏病理 2527 评论

整理作者:强子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去分化(下)

随着研究的深入及临床病例的增多,以往认为间皮起源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都已不是奇谈了。该肿瘤大部分临床表现为良性,但也有20%左右的病例会表现为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如核分裂数高、肿瘤较大等。近些年有关于该肿瘤发生去分化、生物学行为极具侵袭性的报道。美国病理学家Olson及Linos曾联合在《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杂志发文,对去分化SFT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帮助大家更好的认识这一肿瘤,我们对该文中重点内容编译介绍如下。

一.临床特征

去分化SFT相比经典SFT而言更为罕见,其精确发病率数据尚有待进一步明确。患者年龄分布及发病部位与经典SFT近似,大部分发生于中年成人,部位多见于腹膜后及深部软组织。经典型SFT多表现为缓慢生长的无痛性肿物,而去分化SFT多伴有症状,具体取决于病变所在部位,如气短、疼痛、体重减轻、肿物突然加速生长、鼻塞等。转移一般出现于肺,但也有脑、肝及骨转移的报道。

二.影像学特征

去分化SFT的影像学结果CT多表现为不均匀增强的肿物,MRI则有强度均等的报道。某些病例中血管造影可见供血动脉。影像学上最显著的是其侵袭性特征,如对周围肌肉和脉管结构的浸润、破坏筛窦及鼻甲等。

三.大体及镜下特征

去分化SFT大体呈灰白色,质实,肉质感。常见坏死及出血。肿瘤大小3.4-22cm不等,可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及结构,肿瘤较大时尤其明显。

【投稿】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去分化(上)

图1. 去分化SFT一例。大体境界清楚,分叶状。箭头示出血灶,且多处可见出血灶;这些出血灶镜下呈现为去分化表现。

去分化SFT组织学上类似高级别肉瘤区域的周围可有局灶经典型SFT区域。经典型SFT为梭形细胞杂乱、无序(patternless)排列,伴数量不等的胶原;一般会有大量小至中等的薄壁血管,呈鹿角状。细胞密度不等,稀疏区常见黏液样改变。细胞之间及血管周围也可呈显著玻璃样变。细胞核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细腻,胞质稀少、嗜酸性。核分裂一般每10个高倍视野(high power fields,HPFs)少于3个。如核分裂大于4个/10HPFs,出现出血、坏死,则提示有恶性可能。

【投稿】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去分化(上)

图2. 经典型SFT的镜下表现。梭形细胞无序排列,可见大量分枝状血管。

去分化区域一般细胞密度弥漫性增加,缺乏经典型SFT的形态学特点;且一般与经典型SFT之间截然分界,仅少部分病例为逐渐过渡。去分化SFT的肿瘤细胞一般呈上皮样或圆形,细胞核一般多形性明显;局灶常见囊性变及坏死。去分化区域的核分裂一般也<4个/10HPFs,但最高可达50个/10HPFs。高级别成分中还可见异源性分化,曾有横纹肌肉瘤、骨肉瘤、软骨肉瘤分化的罕见病例报道。

【投稿】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去分化(上)

图3. 图中左侧为经典型SFT,右侧为高级别的去分化区域;二者之间过度突然。去分化区域的细胞为上皮样至圆形、卵圆形,细胞核具有多形性。插图为去分化SFT高倍,可见大量核分裂,细胞核显著多形性。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Olson NJ.Dedifferentiated Solitary Fibrous Tumor: A Concise Review[J].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2018,142(6):761-766.

DOI:10.5858/arpa.2016-0570-RS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