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整理作者:自在随云
高分化脂肪肉瘤/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又称非典型脂肪瘤、脂肪瘤样脂肪肉瘤等,约占脂肪肉瘤的40-45%,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60岁,儿童罕见,男女发病比例相当。可见于四肢皮下或深部软组织,尤其是大腿。该肿瘤具有侵袭性,可复发,但几乎不发生转移。最新ICD-O编码中,该肿瘤编码为8850/1,而高分化脂肪肉瘤的编码则为8850/3。
近日,多伦多大学McCarthy等人报道了一例表现为食管息肉的高分化脂肪肉瘤/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病例发表于近期的《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杂志,我们为大家编译介绍如下。
病例
患者男性,61岁,因近3月来吞咽困难、吞咽固体食物时尤甚而入院。发病以来并无体重减轻、恶心、呕吐;既往史无明显特殊。胃镜及内镜下超声检查见食管有一巨大息肉样肿物,自食管上括约肌直至胃食管交界处。肿物远端有溃疡,内镜下超声质地不均。点状活检未见诊断性意义成分。CT证实了内镜下所见,未见区域淋巴结肿大(图1)。结合临床及影像学,考虑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或平滑肌肉瘤。
微创手术,切除的肿物大体21cm、表面光滑,切面白色、质实、漩涡状(图2),局灶可见粘液样变、钙化。镜下肿瘤位于食管的粘膜下及固有肌层,无包膜,境界不清,主要为脂肪性细胞及梭形细胞,细胞密度低至中等。脂肪性成分主要为大小、形态不一的脂肪细胞,未见明确的脂肪母细胞;纤维组织束穿插于脂肪性成分之间,偶见深染的非典型间质细胞(图3)。部分区域可见胶原性间质及黏液样间质(图4)。另见一处由梭形细胞构成的较大、细胞较丰富的区域,细胞轻度非典型(图4)。仔细检查未见核分裂,未见坏死或核多形性;可见骨化生;局灶可见三系造血(图5)。
免疫组化检查,整个肿瘤中的成分均为细胞核弥漫强阳性表达p16及Rb(图6),CD34、S100及SMA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于脂肪性区域及细胞更丰富的梭形细胞区域均查见MDM2扩增(图7)。
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及细胞学特征,诊断为食管高分化脂肪肉瘤/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伴局灶低级别去分化。
图1.CT见突入食管腔内的较大肿物(红色箭头),自环咽肌直至胃食管交界处、充满整个食管胸段。
图2.大体标本,21cm,细长腊肠样,界清,切面质实、白色、漩涡状。
图3.镜下见肿瘤位于食管粘膜下及肌层,无包膜、界不清,细胞密度低至中度,为脂肪性细胞及梭形细胞;脂肪性成分主要为大小及形态不一的脂肪细胞;纤维组织中偶见深染、非典型间质细胞。
图4.局灶可见粘液样间质,其间有形态温和的梭形及卫星样细胞;也有细胞更丰富的区域,主要为细胞轻度非典型的梭形细胞;未见核分裂、核多形性及坏死。
图5.可见骨化,镜下为良性的化生性骨,局灶可见三系造血。
图6.免疫组化p16(a、b)及Rb(c、d);高分化区域(a、c)及去分化区域(b、d)均为弥漫性细胞核强阳性。
图7.荧光原位杂交,高分化脂肪性成分区域可见MDM2扩增;细胞丰富的去分化梭形成分区域也有扩增,图中未示。
点评
食管高分化脂肪肉瘤极为罕见,目前文献中报道不足50例,好发年龄为60-70岁。该病变较小时一般无明显症状,逐渐长大则出现吞咽困难,也有呕吐、体重减轻、气促、胸部不适、厌食等报道。临床上大部分表现为食管内较大、狭长、光滑的息肉样肿物。镜下形态与其他部位的同类肿瘤相比并无特殊;但鉴于其部位特殊,因此鉴别诊断需考虑良性的巨大纤维性息肉(giant fibrovascular polyp,GFP)。除多取材、多切片,仔细观察形态学外,免疫组化上高分化脂肪肉瘤/非典型性脂肪瘤性肿瘤会有MDM2及CDK4的过表达,p16和Rb也会具有细胞核的阳性表达。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McCarthy AJ,Carroll P,Vajpeyi R,et al.Well-Differentiated Liposarcoma (Atypical Lipomatous Tumor) Presenting as an Esophageal Polyp[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2018.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