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甲状腺疾病病种繁多、复杂多变,有些表现无特异性,采用B超、CT、MRI及核素检查等也只能显示病变形态,临床正确诊断率较低。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细胞学检查是甲状腺结节的初始诊断方法,也是对甲状腺结节最具诊断价值且费用低廉的方法,对某些弥漫性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甲状腺细针穿刺方法
① 穿刺之前仔细触诊甲状腺,确定具体穿刺部位和进针方向。患者平卧,枕头垫高颈肩部,充分暴露甲状腺。
② 75%酒精消毒2次。
③ 操作者站于患者头侧,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侧甲状腺或结节,右手持20ml玻璃注射器8号针头,针筒保留5~7ml空气。将穿刺针快速刺入甲状腺或结节内,空针抽2~5ml负压,然后在不同方向来回穿刺2~3次,迅速消除负压并拔出针头,对甲状腺囊性病变,则将穿刺针置结节中央固定,缓慢抽吸尽囊液。
④ 将抽吸物排放于载玻片,均匀涂开;待干后以95%酒精固定,HE染色。显微镜下阅片。
⑤ 拔出穿刺针后局部压迫15分钟左右,患者观察30分钟,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诊断价值
FNA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为:未诊断;良性病变;可疑病变;恶性。其中未诊断指标本取材不佳,图片内未见足够的细胞学成分,无法作出细胞学诊断。图片内足够的细胞成分标准是至少含有6组滤泡细胞,每组至少含10~20个滤泡细胞。
良性病变即可肯定为非肿瘤疾病诊断。可疑恶性即存在某些提示恶性的细胞学特征,但不能确诊恶性病变。恶性即能够肯定为恶性的诊断,包括乳头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淋巴瘤和转移癌等。
甲状腺FNA的适应证为所有甲状腺肿大I度以上或有甲状腺结节者。甲状腺结节诊断是依据触诊或超声诊断。
常见甲状腺疾病细胞学表现
桥本甲状腺炎 镜下由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两类细胞构成。炎性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及淋巴生发中心的细胞等。滤泡细胞呈团片排列,有较大多形性。出现嗜酸性变细胞为滤泡细胞较特征性的改变,其胶质较少或缺无。
亚急性甲状腺炎 镜下细胞成分多寡变异较大,与不同病期有关。疾病早期通常细胞成分较多,滤泡细胞可呈退行性病,散在炎性细胞,有分叶核白细胞、淋巴细胞、组织细胞等,多有特征性多核细胞出现。
化脓性甲状腺炎 抽出物呈脓性,镜下有大量脓细胞及细胞碎屑。
Graves病 镜下可见大量滤泡细胞,呈片样或大片样分布,细胞核较大、核染色质疏松、胞浆较宽。可见淋巴细胞。背景常有多少不等的红细胞。
甲状腺肿 细针抽吸所见与甲状腺肿的不同时期及所伴发的继发改变如出血、退行性变、坏死、纤维化及钙化等密切相关。无继发改变者细针抽出物为滤泡细胞和胶质的混合物,高度复旧的甲状腺肿通常有大量胶质。而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则胶质较少。滤泡细胞可呈片样或大片样排列,细胞核圆或卵圆形,核中等大小( 直径7~9μm),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均匀分布,核仁少见。高度复旧的甲状腺肿,其分散或小片样分布的滤泡细胞常常核小、染色深或呈核固缩。以增生为主时则镜下见大量滤泡细胞呈团簇样排列,可有大小不一的滤泡及类乳头样结构等。甲状腺肿也可出现嗜酸性变细胞。有继发机化等改变时则可出现泡沫样细胞、含铁血黄素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和钙化结构等。
乳头状甲状腺癌 细针穿刺标本往往富于大量细胞,其形态及大小均有很大的变异性。细胞呈团簇状,细胞界限欠清楚。核重叠拥挤,可见乳头结构,乳头外部光整。细胞可呈立方、柱状、卵圆、多角形或梭形等。胞浆量及染色也有很大变异。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或粉状。核仁易见。可见核沟及核内包涵体。有时可见砂粒体。
滤泡性腺瘤 标本富含大量细胞,呈团簇样排列,可有或无滤泡结构。核堆积重叠。核大、圆或卵圆,形态一致或呈多样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可见大小不一核仁,核内包涵体很少见,胞浆多少及染色深浅不一。
滤泡性腺瘤与滤泡性癌单靠细胞学检查很难区分,以下有助于腺瘤的诊断:① 腺瘤核虽较大,但不及癌明显,且形态较一致;② 染色质较细;核仁少见;③ 胞浆通常较少,染色相对较浅。
未分化癌 未分化癌抽吸出物中其细胞与基质成分呈反比。核小,核仁染较深或呈核固缩。胎儿型和胚胎型腺瘤细针穿刺可见大量细胞,胎儿型可见较多完整的小滤泡,胚胎型则呈团簇状,核大拥挤,细胞界限不清,核染色质较粗,但分布较均一,核仁少见。胞浆较少。
甲状腺髓样癌 镜下癌细胞形态多样,呈多种排列方式,包括弥漫型、巢状型、腺管型、窦隙型、腺管型和类癌型等,均含淀粉样物质,少数可见钙化灶和砂粒体。癌细胞大小较一致,可为圆形、椭圆形、梭形或圆锥形。
甲状腺囊性病变 甲状腺囊性病变通常能抽吸出囊液,量自数毫升至数十毫升以上不等,呈淡黄至咖啡色,也可呈血性。其抽出液涂片中几乎见不到良好保存的滤泡细胞,多为组织细胞,可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囊性病变不意味着良性病变,有的患者甲状腺囊形变,但细胞学特征为乳头状癌表现。
注意问题
为了提高取材及诊断的准确性应注意以下问题:(1)较小结节(<1cm)取材不满意时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取材。超过4cm的大结节应在靠近周边的部位取材,因中心部位常有机化、坏死等。(2)多部位取材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现在一般主张每个结节应行2~4次穿刺取材。(3)经初次穿刺后结节进行性增大或T4抑制治疗后结节不缩小者均应再次穿刺细胞学检查。再次穿刺仍不能确定诊断,如结节直径在2cm以上者可行粗针活检组织学检查。(4)对细胞学诊断的可疑病变及虽细胞学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恶性者应手术治疗。
禁忌证
1.患者有严重的出血性疾病史。
2.甲状腺局部有急性红肿炎症反应。
3.肿块或新生物较小,直径在0.5cm以下。
4.肿块部位过深,固定性较差,活动度过大。
5.晕针史。
参考文献
1.姚拥军. 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及临床应用评价[J].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6.
2.施秉银,赵媛. 甲状腺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及临床应用评价[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4.
3.孟庆更,蔡茹艺,张小坤. 甲状腺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北京医学 2010.
4.临床甲状腺病学(向光大).人民卫生出版社.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