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这例乳腺癌的病理分期到底是啥?太纠结了!

医学界肿瘤频道 1960 评论
[导读] 乳腺导管原位癌伴微浸润的T分期及临床决策,你困惑过吗?

关于乳腺癌“微浸润”的定义给临床决策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尤其是导管原位癌伴有微浸润(DCIS-MI)的T分期及临床决策问题。前几天讨论的一个病例就让我们部分肿瘤科医生感到迷糊,有说病理分期是DCIS的,有说是T2的,也有说T1的……

病例

• 病理诊断:(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标本示原手术区周围未见癌残瘤,乳头未见特殊病变,底切缘未见癌累及;同侧腋窝淋巴结(0/18)均未查见转移癌。(左侧)高级别导管内癌伴多灶微浸润及小叶癌化。肿瘤大小4.0cm*3.0cm*1.5cm。

• 免疫组化:导管内癌细胞示ER(-)、PR(-)、HER2(3+)、E-cadherin(-)、p120(膜+)、calponin 及 p63 显示部分肌上皮缺失,ki-67(+)约 55%。

• 病理分期:(T1N0M0)。

1.如何定义导管原位癌伴有微浸润(DCIS-MI)?

2017年第8版AJCC癌症分期手册更新关于微小浸润癌的定义将最大径1.0~1.5mm的浸润癌应记录为2.0mm,避免被归为微小浸润癌(microinvasive carcinomas)导致肿瘤分期低估。

那么乳腺癌微浸润的定义就是乳腺癌细胞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同时最大直径不超过1mm,如多灶微浸润时,应以直径最大的微浸润灶作为分期的依据(而非各浸润点直径的总和作为指标),同时应标明多灶微浸润数量。

2.如何解读T分期?

全面了解T分期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可以说T分期及免疫组化决定了后续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AJCC第八版证实最大侵袭性肿瘤病灶能够用于评估肿瘤的体积,建议仍以间质内的浸润性癌作为肿瘤大小和分期依据。也就是读T分期时只读浸润灶的部分,导管原位癌那部份不应计算在体积内。所以上面病例的T分期是T1,尽管最大肿瘤直径是4cm也不能归为T2,尽管浸润的最大径小于1mm也不能归为原位癌。

3.关于局部治疗?

对于DCIS-MI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暂缺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Rosner和Solin对DCIS-MI病人分别进行了乳腺全切除和保乳手术,二者的总存活率无明显差异。

因此可以根据具体病人情况分析其生物学特性,选择保乳手术加辅助放疗,而乳房全切除也是可行的选择。多数学者赞成前哨淋巴结活检是有益的,认为前哨淋巴结活检可以有效评价DCIS-MI的病人腋窝微转移情况。

4.关于全身治疗?

准确的微小浸润癌病理学诊断对于选择治疗方案是至关重要的,不合并微小浸润癌的DCIS病例,在行乳房切除术后不需要化疗和放疗,手术时也无需切除腋下淋巴结,而DCIS-MI虽然浸润的最大径小于1mm,但已不是原位癌。NSABP B-24试验告诉我们他莫昔芬对于ER阳性的DCIS女性病人是有益的,这与IDC结论是一致的。

因此针对ER(+)的DCIS-MI病人,术后选择他莫昔芬是合理的,但辅助化疗的选择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是否可对复发低危险度的病人参照DCIS处理,而对复发中、高危险度病人参照IDC处理,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

笔者观点:基于各大指南只对高危T1a及以上才选择术后辅助化疗,认为T1mi(微小浸润的最大径小于≤1mm)不应行辅助化疗。

结语:DCIS-MI是介于DCIS和IDC之间的乳腺癌,准确的病理诊断是治疗的关键。DCIS-MI应通过病理确定突破基底膜进入邻近组织的癌细胞直径,如果直径>1mm时,则属于IDC,应按照相应分期处理。


作者丨吴

来源丨医学界肿瘤频道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