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四川病理 6934 评论
[导读] 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大家对肺浸润性腺癌与原位腺癌的鉴别经常会很困惑。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熊小明老师,整理总结了诊断经验,给大家分享。

资料整理及图片采集: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病理科 熊小明

如何判定浸润性腺癌? 

1、组织结构

肺泡壁结构破坏、出现重建(出现伏壁以外的形态:腺泡、乳头、实体和微乳头;间质肌纤维母细胞反应;脉管、胸膜侵犯;气道播散;肿瘤性坏死)。

2、细胞密度

肿瘤细胞拥挤重叠并成簇或成堆向腔内生长。

3、细胞形态

细胞核增大,淡染,可见核仁 或 染色质粗糙、呈凝块状。

细胞质丰富、嗜酸性。

细胞高度明显增加(大于细支气管的正常柱状上皮细胞的高度)。

4、间质浸润

间质中出现单个、条索状、巢状癌细胞,伴肌纤维母细胞反应。

间质中出现杂乱无章或小而不规则、成角的腺泡,伴肌纤维母细胞反应。

5、免疫组化

CD34:可显示正常肺泡壁结构,肺泡壁结构破坏时CD34表达不同程度缺失。

Cathepsin K:可反映间质重塑,浸润性成分的间质Cathepsin K呈阳性表达。

附:原位腺癌的特点

肿瘤细胞通常沿肺泡壁无细胞间隔的生长;大部分区域被覆单层细胞、密度适中,极少出现肿瘤细胞拥挤重叠。肿瘤细胞呈立方形,细胞核中等大小,核染色质细腻,细胞异型程度相对轻。处于旺炽样增生状态的原位腺癌,细胞核可以增大、深染,染色质结构不清,常可见核内假包涵体,但不见核仁及核分裂象;并突向肺泡腔。局部肿瘤细胞可呈乳头状结构向肺泡腔内伸入。

常见误诊

1、旺炽样增生状态的原位腺癌可以存在肺泡壁部分破坏、重建,形成乳头样形态,诊断者将此类形态误诊为乳头型浸润性腺癌或浸润性成分。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2、浸润性腺癌部分区域可以出现伏壁样形态(异型性超过原位腺癌),诊断者将此类形态误诊为原位腺癌或浸润性腺癌中的伏壁型成分。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3、出现脉管、胸膜侵犯,气道播散,肿瘤性坏死,但浸润范围≤5mm时,诊断者将此类浸润性腺癌误诊为微浸润性腺癌。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4、将肺泡腔内污染的癌细胞团误认为气道播散,而误诊为浸润性癌。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5、原位腺癌的肺泡间隔硬化、肺泡受压塌陷而呈腺泡样形态(假性浸润),诊断者将此类形态误诊为腺泡型浸润性腺癌或浸润性成分。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6、因取材、制片等各个环节人为因素所致原位腺癌的肺泡受压、变形(假性浸润),诊断者将此类形态误诊为腺泡型浸润性腺癌或浸润性成分。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7、冰冻切片时,原位腺癌的肺泡腔可能未充分扩张,呈实性巢团形态(假性浸润),诊断者将此类形态误诊为浸润性腺癌或浸润性成分。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肺浸润性腺癌VS原位腺癌

原位腺癌中塌陷性纤维肺泡间隔倾向浸润的组织学特征

1、纤维间质中出现小而不规则且有成角的腺体。

2、纤维间质中出现杂乱无章的腺体。

3、纤维间质中出现单个、条索状或巢状排列的肿瘤细胞。

4、肿瘤细胞体积大、具有多形性。

5、肿瘤细胞有丰富的嗜酸性胞质。 

小结

在特殊情况下,原位腺癌可出现腺泡样、乳头样、实性巢团等伏壁样以外形态。同时,浸润性腺癌在某些情况下可出现伏壁样形态。因此,单纯通过组织结构形态来判断浸润与非浸润容易出现误诊。病理医生正确认识原位腺癌与浸润性腺癌的细胞核形态,对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张杰. 肺腺癌IASLC /ATS /ERS国际多学科分类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与思考[J]. 诊断病理学杂志,2012,19(6): 401-405.

2. 张杰, 邵晋晨, 朱蕾. 2015版WHO肺肿瘤分类解读[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5,44(9): 619-624.

3. 张杰. 早期肺腺癌病理诊断若干问题[J]. 中华病理学杂志, 2016,45(9): 593-597.

4. 蔡霖. CD34在肺贴壁型腺癌中的运用, 201708讲座

5. 回允中译. 外科病理鉴别诊断学-第2版- 2012: 292

6. Cagle, Philip T. et al. Advances in Surgical Pathology Lung Cancer. 2011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