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彭振武工作室 2547 评论

上一篇文章结尾提到鳞状上皮内病变已经写完,再翻书的时候发现漏了鳞癌,或许是工作中细胞学极少报鳞癌的缘故吧。我清楚的记得自己最早学习TBS的时候,老师跟我这么说的:鳞癌的病例报告到HSIL,已经足够了,也是完全准确的;但是HSIL的病例如果报告为鳞癌,有可能会引起纠纷,有的病人会要求因为癌这个结果造成的精神损失给予赔偿。

如何去思考一个病例是否为鳞癌,我有以下一些个人体会:

第一点:HSIL的背景下,如果见到具有梭形,蝌蚪形,胞浆较多突起形状怪异的细胞,要考虑鳞癌的可能。癌在组织学上的最直观表现就是突破基底膜,呈现浸润性的生长方式。用一句话来形容癌细胞,那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癌细胞需要不断的运动,迁徙到原本不属于它们的区域。细胞的运动是依靠细胞胞浆中的骨架收缩,细胞变形,尖细的细胞胞浆,就好比癌细胞手中拿着的匕首,披荆斩棘,不断扩充间质中的间隙。此外,癌细胞一般比HSIL要有更丰富的胞浆,因为这样才能提供给癌细胞足够的运动动力。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这个视野中,最典型的癌细胞是箭头所指的这几个:红色箭头所示是梭形癌细胞,两头尖尖,左右开弓;黄色箭头所示是蝌蚪状的癌细胞,后轮驱动,马力十足;蓝色箭头所示的是胞浆多边突起的癌细胞,张牙舞爪,大杀四方。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箭头所示的细胞,胞浆有很多突起,有些医生很容易看到伪足就定义为化生细胞。这个是癌细胞而不是不成熟化生细胞,鉴别点在于核有异型。化生细胞的核一般圆形,居中,有个小核仁,核没有异型性。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图中箭头所示的细胞就如一把锋利的匕首,这样的胞浆是很难用HSIL来解释的。因为HSIL的细胞只是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在原有的区域异型增生,不需要开疆扩土,所以胞浆的形态不会具备癌细胞这样显著的特征。

第二点个人体会:HSIL的背景下,如果细胞核仁增大,达到三微米左右大小,要考虑鳞癌可能。癌细胞的代谢是异常活跃的,处于分裂周期的细胞比例很高,代谢活跃的细胞容易出现明显的核仁,当核仁大小达到背景中中性粒细胞单个分叶核的大小,要高度警惕鳞癌的可能。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这是一个HSIL,细胞核显著的特点之一是核染色质的粗糙颗粒状改变,可以形成大小不一的核染色质聚集点,但是核仁不明显。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如果红色箭头所示的这些细胞核仁不明显,那么更加倾向于是HSIL,在HSIL背景下,见到明显核仁,需要考虑鳞癌的可能。在宫颈细胞学中,核仁最大的并不是癌细胞,而是修复细胞,但是修复细胞具有几方面的良性特征可以鉴别:修复细胞核膜光滑,核染色质细腻,胞浆丰富,细胞单层平铺(见:修复细胞的正与反)。

第三点个人体会:成片的梭形细胞,如果极性紊乱,要考虑鳞癌的可能。这个特点熟悉以后,能确诊很多鳞癌病例,并且知道如何跟梭形细胞化生的正常鳞状上皮相鉴别。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梭形细胞是宫颈细胞学中的一个难点,一般来说核呈碳棒状,排列没有极性的需要考虑鳞癌。如果核染色质比较细腻,有个小核仁,排列有极性,细胞之间没有交错,复层,考虑是正常的鳞状上皮细胞化生性改变。

肿瘤的生长是不受机体所调控的,因此细胞成团成片的时候不具备极性。有时可见的一致性,推测是由于间质的塑形作用导致。但癌细胞团永远无法做到细胞之间的走形完全一致,所以当我看到成团的细胞周边毫无规律的伸出一些梭形细胞时,都会想到鳞癌的可能。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上面两图来源于一个鳞癌病例,有些医生看到成图的细胞周边有一些梭形核的细胞甩出去,就考虑为腺的来源。两者有着很明显的区别,鳞癌细胞团,散出去的细胞杂乱无章,我是这么形容它们的:群魔乱舞。

第四点个人体会:细胞学要直接考虑癌,背景中常见肿瘤性素质,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或者呈现典型的血性癌性背景(见:宫颈细胞学中一个很重要的背景)。文献报道大约50%的鳞癌病例可见出血坏死,所以遇到一些血性严重的病例,要格外小心。鳞癌中出现病例性核分裂像,远不如腺细胞病变那么明显,见到的时候有提示意义。血性癌性背景指的是在出血背景中,几乎不见正常的鳞状上皮,异型的细胞单个散在或者成堆聚集,常见于外生性生长的鳞癌病例。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液基制片中见到的出血,大多是红细胞破坏之后的絮状物。红色箭头所示为未被破坏的红细胞,圆盘结构,没有细胞核。黄色箭头所示的为新鲜出血,红细胞被破坏后的碎片,颗粒较粗糙,颜色比较鲜艳。绿色箭头所示的为陈旧性出血,红细胞被破坏得更加彻底,颗粒更加细,絮状,颜色暗淡。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子宫颈TBS报告系统》读书体会(34)——第五章 鳞状上皮内病变(之九)

这个病例即是血性癌性背景,几乎不见正常的鳞状上皮,仅仅从第二张图的细胞形态学来看,HSIL更加稳妥,但是这样的背景结合三图中一些梭形的异型细胞。实际工作中报告HSIL,不除外鳞癌更加合适。

细胞学报告鳞癌与否,不强求。在TBS报告系统中这是一个专门的报告术语,我们如果能掌握一些鳞癌常见的细胞形态,熟悉癌性背景,在工作中报告为HSIL,不除外鳞癌,并最终得到组织学证实。我相信临床医生一定会对我们刮目相看,并认为细胞学是件很神奇的事情。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