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在美行医中国医生为何选这个“冷门”科室的人最多

医学界智库 1281 评论
[导读] 在国内,通常被认为是辅助科室的病理科不是医学生毕业后的热门选择,与此相对的,在美行医的中国医生中,病理科却是选择人数最多的科室,这是为什么呢?

在国内,通常被认为是辅助科室的病理科不是医学生毕业后的热门选择,北京大学医学部(下称北医)2007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有300多名学生,但凡留在国内的,无一人选择了病理。

与此相对的,却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美行医的中国医生中,病理科是选择人数最多的科室

在美行医中国医生为何选这个“冷门”科室的人最多

(数据来源:乔说美国医疗)

北医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阳晨是其中一员。

他从大三的病理课开始对病理产生浓厚兴趣,大四着手准备出国,大五交换至美国,专程进行病理实习,并确定“美国的教学模式非常符合个人期望”。

8年读了5年,他就和同样致力于病理学的女朋友通过了USMLE(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并couple match(申请匹配)到了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院。

据说,北医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同学间,至今还流传着这对“学霸夫妇”的传说。

在美行医中国医生为何选这个“冷门”科室的人最多

不巧的话,病理科培训可能长达6年

阳晨的病理科住院医培训目前进行到第3年。“美国这边病理科住培分为AP和CP,一共4年。”AP,Anatomic Pathology,类似于国内外科病理学,看显微镜,出诊断报告;CP,Clinical Pathology,是美国较为独特的列入到病理科培训中的项目,像国内的检验科,又同时包含血浆置换等国内血液科、肾内科常见操作。“轮转到这些操作的时候,要全周on call,无论早上白天晚上。”而即使过完了这繁忙的4年住培,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

“病理科基本上必须做专科培训。”阳晨说,“有些专科培训可能只要做1年就够了,但如果你要运气不好,或者是从小的住院医培训项目出来的话,他们会让你先做1年surgical pathology的‘专科培训’,其实是一个大病理科的培训,这样你总的培训时间实际上就是6年。”

国内病理医生实在太忙了

那么问题来了,国内病理科基本只需规培3年,3年之后,就能进入各专科领域开始工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中国医生选择去美国受这份“苦”?“在国内做病理科医生太忙了。”阳晨说。

他目前所在的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是病理学老牌名校,这里曾出过18名生物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基础生物研究底蕴尤其深厚,但即使是这样一所全美知名的大型教学医院,病床数还不足他原先实习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3,病理科人手却有原先的3、4倍之多。

病人多,医生少,工作内容也更繁杂,“圣路易斯华盛顿医院算是一个比较大的神经外科中心了,每天的大case量大概也就6、7例,像在天坛医院,每天都有3、40例;那里是3个主治,这边有4个主治医生,但神经标本都有住院医和技术人员帮忙切,然后包埋大块,在国内都是主治大夫自己切,自己选择包埋部位,自己负责冰冻。”

“工作环境也不是很好。八年前人民医院的病理科在外科手术室旁,冰冻检验和做大体解剖的台子在同一间屋子,通风也不是特别好,染色的时候化学试剂的味道很呛人。”阳晨说,“到我们医院的话,外科解剖的工作室可能有国内一个小病房那样大,同时安装了很好的空气过滤装置,在楼里甚至闻不到一点福尔马林的味道”

当个“朝九晚五,做五休二”的医生

因为工作忙,环境差,虽然阳晨觉得“国内的病理科医生收入也不是特别差”,但综合起来,“性价比”却大打折扣。

说起来,美国病理科医生的收入在所有医生中也不过处于中等,其中AP比CP高,但即使是忙碌的AP大夫,也基本能做到朝九晚五,做五休二。阳晨用了一个词组形容美国的病理科——“Family friendly”。

“当上主治之后基本上就很少值夜班,所以如果你和家人两人都是医生的话,一个人选择病理科,另一个人选忙一点的科室,或者两个人都是病理科,对照顾家庭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常见的“多科合作”“跨科合作”

有了时间也就多了交流。

阳晨去美国实习那年,每天都拿着切片去主治医生办公室一对一交谈,主治医师一边看片,一边诊断,一边会询问学生的想法并给他们纠正,国内很少有老师能有时间和精力做到如此细致。

还有与临床科室的沟通。

比如最常见的tumor board(肿瘤联合研讨会),外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诸多科室人员会集合在一起做病例汇报。“这个会,一方面是给出信息,一方面是获得回馈。”一些病情进展相对较慢的肿瘤,如内分泌肿瘤,每2周要让所有医生坐下讨论一次;进展快的,如妇科肿瘤,每周都要开“大会”。

病理科住院医从第二年开始就要独立在大会上展示自己做的病理汇报,尽管主治也会参加,对年轻的住院医来说,依然是挑战。

还有做研究时,这种多科交流也十分常见

美国的病理科虽属于临床一线科室,但科研的时间相当长,在正常的工作时间内,临床和科研的时间分配几乎五五开。“仅从我的经验上来讲,刚从医学院毕业的国人选择病理科的还是比较少的。”阳晨说,“不少前辈在病理科做得很成功,有些已经做到了科主任的位置。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曾经在美国做过多年科研,学术上成果丰富。”而这种“科研”不仅指病理科以“一科之力”完成的项目,也包括不少与临床科室的“多科合作”、“跨科合作”。

“我以前在国内轮转的时候,科研很少有多个科室合作的,但在美国这边很常见。比如我是消化内科的大夫,一般要定性的话我都要找一个病理科大夫去检查,过一遍做过的活检,科研的最终结果也都会带上病理科作者。”

同理,病理科如果牵头研究也会带上一些临床的作者

“做病理科的成就感可能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诊断,如果能给出最精确的诊断,会对病人有很大的帮助;另外一方面,做病理科有很长时间去做临床科研,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指导诊断或治疗的技术。”阳晨说,病理科对病人的帮助可能不是“立竿见影”,但这细水长流的陪伴与进步,会一直是他的追求。

责任编辑:牛牛爱笑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