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医生中的法官:真情守护病人健康——记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赵光明

记者:杨东萍 通讯员:朱磊 / 吴江日报 1175 评论

有一群医生,他们不直接与病人打交道,但他们却是疾病的最终诊断者;他们不直接参与手术,却决定着手术的方式和术后的治疗方向;他们的判断,关系着患者的某个器官是否要切除,关系着肿瘤患者能否适用靶向药。他们的诊断被认为是“金标准”,医院内部又尊称他们为“医生中的法官”,他们工作在医院的病理科——他们是“病理医生”。

病理科的一系列工作从标本取材、切片分析、逐级核查、病情判断到最终出具病理诊断报告……这份寂寞而压力巨大的工作,赵光明一干就是30多年。他1984年毕业于河南新乡医学院,2005年4月,他从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调入吴江一院病理科工作,任科室主任。

医生中的法官:真情守护病人健康——记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赵光明

30分钟快速决定手术方向

手术室内,一名病人正在进行肺部手术。当主刀医生取下部分肺肿瘤组织,早已守候在外的技术人员迅速将其送往病理科。

病理科医生对标本进行取材,将肿瘤组织放入冰冻低温切片机里面,该机器的温度在零下20℃,肿瘤组织几分钟就能冻成冰块,然后技术员将肿瘤组织制片。“冰冻切片要求较高,切得比纸还要薄几倍,技术员在制片过程中不敢咳嗽,呼吸都要屏着,就怕把切片给吹走了。”赵主任说,经染色封片等多个环节,将优良的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然后就能初步判断是炎症或是肿瘤,是良性肿瘤或是恶性肿瘤,还要尽可能地报出肿瘤的详细分类,更有利于手术医生制定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

手术台上,医生用纱布按着病人的伤口,等着病理科医生出具病理报告。30分钟内,病理医生将报告送回手术室。如果肿瘤是恶性的,主刀医生就将改变手术方案,考虑器官全切或是部分切除;如果是良性的,那么就缝合伤口,本例手术结束。良、恶性对病人来说或是一纸关乎生命的“判决书”。

病理科一年要出25000余份组织学病理报告。病理科的日常工作就像流水线,从接标本到取材、制片、显微镜下观察、出报告,经过几十道流程才能发出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这里的医生经常忙到晚上七八点还没有下班,节假日加班加点更是司空见惯。

赵光明说,时间紧,人手少,工作累,压力大,还有一个痛苦的事情是回家不能睡个安稳觉。“躺在床上,脑子里还常常回忆起当天发的病理报告,多多少少都有点神经衰弱,工作压力之大,非常人可想,有人比喻病理医生是刀刃上的舞者。”

一份诊断报告凝聚四五天心血

做完冰冻报告后,剩下来的肿瘤组织,病理科医生还将继续进行常规分析,快速冰冻的诊断准确率要求达到95%,后续的常规报告则要求诊断准确率达到98%。“有的病很常见,我们显微镜下一扫就知道是什么病。有的病却闻所未闻,看两天还没能得出一个准确的结果。”赵光明说,有时为了出一份病理报告,翻了一本又一本的专业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科内的医生不停地讨论、分析、翻书查资料。

今年5月份,吴江区一院收治了一名甲状腺肿瘤病人。手术中快速冰冻定性为恶性肿瘤,但是常规病理报告却怎么也定不下来是哪种恶性肿瘤。甲状腺可发生几十种肿瘤,但是常见的癌就几种。四天后,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免疫病理的应用,经过整个科室的集体智慧综合分析、判断,考虑是甲状腺未分化癌,一种较罕见的恶性肿瘤。

给出病理报告后,为了确保病理报告的准确性,赵光明建议病人再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半个月后,患者家属从上海把会诊结果带回来,“上海诊断的结果和你们的一样”,听到这句话,赵光明悬着的心放下了,但同时也为患者的疾病感到揪心,因为甲状腺未分化癌恶性度较高,临床治愈率低。赵主任说:“在临床上,少部分病理很难确诊、定性,罕见的疑难病理诊断起来更困难。本例甲状腺未分化癌虽然罕见,但经过我们全科人员的努力,跟上海大医院的诊断思路和结果都是一样的。”

医生中的法官:真情守护病人健康——记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赵光明

培养一位合格的病理医生,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毫不夸张。病理医生的成长过程漫长,要想独立发病理报告,要有5年以上的工作时间,阅2万张病理切片,如果想解决部分疑难切片,就得十年以上。目前,在吴江一院病理科,最年轻的医生也工作近十年了,但是到现在,没有一位医生不继续学习的,学习是病理科医生终生的任务。

时间越长,越敬畏这份职业

为了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吴江区一院病理科要求,医生个人第一次出具某种疾病的诊断报告时,必须由上级医生认可签字。

“医生第一次诊断某种疾病,准确率会有影响。医生的一点点小误差,对病人来说,就是大事。”赵光明说,他一直记得自己参加工作后遇到的一件事:那时他工作还没多长时间,一名40多岁的男教师右手手臂上长了肿块,做了切除手术。当地医院病理科诊断为恶性肉瘤,按当时的治疗原则,需要截肢。男教师上有老下有小,截肢后就没法继续工作,他心灰意冷,对生活都没有盼头了。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男教师找到赵光明原来所在的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专家诊断,他患的是结节性筋膜炎,而不是恶性肉瘤。虽然两者的病理组织学形态非常相像,却完全是不一样的病。这位男教师只要将病变组织切除干净,加上消炎治疗就可以了。

一份正确的病理诊断书,足可以改写一个人的命运。

“当时我觉得做病理科医生风险真大,但很有成就感。帮病人诊断准确,对他们下一步治疗太重要了,病理医生虽然在幕后,但也很光荣。”赵光明说,在病理科干的时间越长,就越热爱这份职业,就更敬畏这份职业。

当然,工作时间越久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知识越不够用。所以他一直要求每一位病理科医生必须要具备扎实的病理学专业基础知识,多看文献,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诊断水平,减少和杜绝漏诊、误诊情况。

在病理科书架上以及赵光明的办公室里,放着大量的专业书。“现代医学发展快,由于遗传学、基因测序、分子病理的广泛开展,病理学知识更新也非常快,世界卫生组织几年就会重新分类,往往旧的分类还没完全掌握,新的分类就下来了,可能以前书上有这个病,但新分类中就没有这个病了,还可能新发现一些疾病。”赵光明说,书籍是最好的老师,知识的更新是每一位病理科医生必须重视和掌握的。

现在,在赵光明的主持下,吴江区一院病理科,每年都参加江苏省读片会,每个月(或两个月)科室会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每月科内还会进行继续教育学习,每星期开科务会。在这些业务交流会上,大家互相提出自己的诊断思路,不断地积累知识、共同提高,努力使病理诊断的“金标准”含金量更纯,为了病人的健康,甘愿做幕后的守护人。

责任编辑:涣涣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