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入行几年,不同时期对“医生的医生”有不同理解。条件不具备时,这只是一张名片,一种期望,能否在自己身上实现尚未可知。
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这个定义简短精辟;自从诞生,常被引用。如果适合大众需要和媒体品位,用一个“DOCTOR’DOCTOR”的英文名,谈话经常以“WHO”这样有高度的词开头,搭配五到十年学习经历,若干年从业经验,保证被炒上神坛,举国为你倾倒,一切绕着你转。
然而,科学不同娱乐,医学更非儿戏,要做好医生的医生,得先忘掉这一称谓,从科技工作者的基本功炼起。就像一个演员,他若不经常地观察各种眼神、表情、神态,也不深入地体会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内心波动,更不反复地揣摩如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非肢体语言来表达,那么他很难有出色的作品。尽管台词流利,字正腔圆,今天是这个身份,明天是那个身份,最后演的全是一个人,塑造出来的全是自己的形象,只不过换了几次标签。
同理,刚刚接触这个角色时,得从「病理医生→医生→科技工作者→人」这样一个方向倒过来,从纸上谈兵、宣传造势中退出来,让务实、严谨、勤学、多思成为一种习惯。任何诊断都要以事实为依据,有疑问就要去追踪;熟知各种临床资料的意义与价值,了解行业内的流程,了解自己面对的医生,落笔时讲一点艺术,记得病人的不同社会属性。久而久之,经过不计其数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经过漫漫长夜的辗转反侧、如履薄冰,你才能体会到这个角色的深义,才有能力驾驭它。否则,就只是徒有虚名。
入行几年,不同时期对“医生的医生”有不同理解。条件不具备时,这只是一张名片,一种期望,能否在自己身上实现尚未可知。有天看到一幅病理切片图,粉色蓝色的屏风逐层展开,一扇一个花色,一层一个境界,舞台一样引人入胜,又拾起这个话题。
帷幕拉开,
没有人报幕,没人知道你是谁,演的是什么……
光影与声乐的配合中,
你恰如其分地展示了该展示的情节,
掌控了整个舞台的气氛,
引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
这,便是角色的成功。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