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卵巢上皮性肿瘤
卵巢癌亚型的区分中,建议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的肿瘤之间,预后具有显著差异,且通过免疫组化对卵巢肿瘤进行分类时,可重复性更好;详见表2。
表2. 不同类型卵巢癌的免疫组化特点
表2备注:
1,关于结果:+++是指>85%的病例阳性;++-是指75%-85%的病例阳性,-/+是指30%-50%的病例阳性,常为弱阳性,且着色程度不一;+--是指10%-15%的病例阳性,---是指阳性病例<5%;
2,WT1、napsin A、PR判定时,1%以上细胞着色即判定为阳性;
3,P53有下述三种表现之一,即判定为表达异常:(1)肿瘤着色完全缺失而内对照正常;(2)80%以上的肿瘤细胞为弥漫、强阳性细胞核着色;(3)明确的胞质着色。
子宫外高级别浆液性癌原发部位的评估标准列举如下:如有输卵管浆液性上皮内癌、输卵管黏膜高级别浆液性癌、或输卵管-卵巢肿瘤中输卵管部分或完全无法分离,则考虑肿瘤原发于输卵管。只有双侧输卵管大体均完整可见、对伞端进行充分取材并切片观察后未见输卵管浆液性上皮内癌或黏膜高级别浆液性癌的时候,才可以认为肿瘤来源于卵巢。只有双侧输卵管和卵巢均进行详尽组织学检查、大体和镜下均无浆液性上皮内癌或高级别浆液性癌后,才可以认为肿瘤是腹膜来源。按照上述标准,子宫外高级别浆液性癌约80%为输卵管来源。
对于新辅助治疗的高级别浆液性癌,建议进行化疗效果评分:化疗效果评分(chemotherapy response scoring,CRS)为1,无效;CRS为2,疗效中等;CRS为3,接近完全有效。重要的是,CPS评分仅用于网膜切片中,而不包括其他部位的疗效,如卵巢。
目前,癌肉瘤被归为癌、而不是恶性上皮成分和恶性间叶成分混杂的肿瘤:支持这一改动的,是相关研究表明该肿瘤中的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具有相同的遗传学异常,且均为上皮来源。此外,该肿瘤复发一般表现为高级别浆液性癌,且转移模式也一般类似高级别浆液性癌。
浆黏液性癌目前被视为子宫内膜样癌的一种亚型:第四版著作中,浆黏液性癌认为是主要由浆液性及宫颈管型黏液上皮构成的癌,常有灶性的透明细胞、伴子宫内膜样分化和鳞状分化。但一项通过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基因型来研究卵巢浆黏液性癌可重复性的严格研究中,作者发现其诊断一致性差。此外,整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及基因型特点的情况下,最初被诊断为浆黏液性癌的病例会被修订为子宫内膜样癌(72%)、低级别浆液性癌(25%)、黏液癌(3%)。因此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著作取消了浆黏液性癌作为单独病种,而是将其归为伴宫颈管型黏液腺体的子宫内膜样癌、浆黏液亚型。不过,浆黏液性交界性肿瘤仍是单独病种。因此,交界性肿瘤和癌中的“黏液性”仅用于肿瘤有胃肠型黏液分化的情况。
中肾样腺癌是一种新型病种,加入在“其他癌”条目下:中肾样腺癌是一种表现为中肾样分化的罕见腺癌。该肿瘤可能来源于更为典型Mullerian癌的转分化,因为这两种肿瘤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交界性肿瘤、低级别浆液性癌有关。组织学上表现为多种生长方式(管状、腺样/假腺样、子宫内膜样、伴裂隙样成角腺体的导管状、乳头状、梭形、实性),并有特征性嗜酸性胶样管腔内分泌物。细胞核一般排列拥挤,染色质空泡状,核仁不明显。形态学与子宫内膜样癌的区别就在于并无黏液和鳞状分化,免疫组化方面,该肿瘤表达GATA3、TTF1、CD10和PAX8,但ER、PR、WT1阴性,p53为野生型。由于该肿瘤罕见,因此其预后还不清楚。
混合癌再次成为新的肿瘤类型:混合癌是指由两种或更多不同组织学类型构成的卵巢癌。需要强调的是,真正的卵巢混合癌罕见(<1%),更常见为单一肿瘤类型而形态学有类似其他类型肿瘤的情况。要诊断混合癌,必须在HE切片中至少有两种明确的组织学类型、并免疫组化证实形态学的判断。卵巢混合癌中最常见的混合是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的混合。
子宫和卵巢同时存在子宫内膜样癌是归为双原发、还是转移,以及这种情况下的处理,有了更为明确的定义标准:尽管有克隆上的相关性,但同时存在卵巢和子宫内膜原发子宫内膜样癌的情况下生物学行为为惰性,且可以保守治疗。需满足下述所有标准的情况下,才可将卵巢和子宫内膜同时存在子宫内膜样癌的情况归为同时双原发:(1)两处治疗均为低级别(FIGO分级1或2级);(2)肌层浸润<50%;(3)其他部位无任何累及(如子宫内膜肿瘤局限于子宫内膜,卵巢肿瘤局限于一侧卵巢而无表面累及);(4)无广泛淋巴管血管浸润。这是这种情况下用于将相关肿瘤分为独立原发的相关标准,同时卵巢肿瘤还应为单侧、无表面受累或破裂。不过这一领域仍在发展中,还无明确支持任何一种方案的相关数据。
不再用的名词:“非浸润性低级别浆液性癌”不再建议应用;不过,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微乳头状模式被认为是浆液性交界性肿瘤的一个亚型(微乳头状/筛状亚型)。为简化和一致,交界性肿瘤中的其他名词如“非典型增生性浆液性、黏液性、子宫内膜样肿瘤”也不再建议应用。
——未完待续——
往期回顾:
女性生殖道肿瘤WHO知识点更新-干货版(一)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