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告别黏膜慢性炎-结直肠非肿瘤性活检标本诊断要点(一)
告别黏膜慢性炎-结直肠非肿瘤性活检标本诊断要点(二)
三. “模式”基础上的鉴别诊断思路详解
对于轻度、非特异性黏膜异常的病例,明智的做法是把相关操作认为是这类异常的病因。肠道准备、后续内镜操作,都是有创性的,都可能导致黏膜损伤;相关表现有:上皮内偶见中性粒细胞(尤其沿表面上皮处)、黏液耗竭、黏膜固有层内淤点性出血及水肿、隐窝凋亡增多、假脂肪瘤病样(pseudolipomatosis)表现等。
考虑到正常黏膜变异以及个体因素,本文原作者提出了相关病例诊断的实用分析策略,详见图3、图4。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方案并非包罗万象的,只不过是列出存在某些特征的情况下、最可能的诊断;具体到实际工作来说,可以说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病例,必须牢记结合相关临床及内镜表现、综合分析。
图3. 以非中性粒细胞性炎症、IBD、炎症性肠病为特点的诊断流程图。
图3详解:
1. 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情况下,请参考图4;
2. 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情况下,如为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且上皮下胶原增厚,则考虑淋巴细胞性肠炎、胶原性肠炎、药物相关肠炎;如为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但无上皮下胶原增厚,则考虑感染性肠炎、IBD;
3. 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情况下,如无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但有腺体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增多,则考虑IBD、憩室性肠炎;如无上皮内淋巴细胞增多、也无腺体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增多,则考虑药物相关肠炎、感染性肠炎;
4. 非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情况下,如为肉芽肿性炎症,则考虑结节病及其他系统性病变,或IBD;如并非肉芽肿性炎症而是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则考虑感染性肠炎、药物相关肠炎、过敏、原发的嗜酸细胞性肠炎、血管炎、放疗所致肠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IgG4相关病变、IBD等;如并非肉芽肿性炎症、也并非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则考虑肥大细胞病变;
5. 如炎症并不明显,而以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为特点,则考虑静息状态的IBD;如炎症并不明显、也无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则要注意是否为肿瘤性病变,或注意观察是否有淀粉样物沉积、存在感染性病原体(但并无宿主反应)、胆固醇裂隙或异物等。
图4. 以中性粒细胞性炎症为特点的诊断流程图。
图4详解:
1. 无明显炎症,但有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的情况下,考虑静息期的IBD;无明显炎症,也无结构紊乱和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的情况下,则要注意是否为肿瘤性病变,或注意观察是否有淀粉样物沉积、存在感染性病原体(但并无宿主反应)、胆固醇裂隙或异物等;
2. 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情况下,如有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查见肉芽肿性炎症的情况下需考虑IBD、感染性肠炎;如有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未查见肉芽肿性炎症的情况下需结合凋亡情况判断:如有凋亡,考虑放疗所致肠炎、IBD、感染性肠炎,如无凋亡,考虑IBD、憩室性肠炎、改道性肠炎、缺血性肠炎;
3. 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情况下,如无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查见肉芽肿性炎症的情况下需考虑感染性肠炎、药物相关肠炎、血管炎、IBD;如无结构紊乱、基底处浆细胞数量增多,也未查见肉芽肿性炎症的情况下,需结合伪膜、凋亡、纤维化的情况逐步考虑:如有伪膜形成,需考虑艰难梭菌性肠炎、感染性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变、放疗所致肠炎;如有凋亡,应考虑药物相关肠炎、感染性肠炎、移植物抗宿主病变、放疗所致肠炎;如有纤维化,需考虑缺血性肠炎、放疗所致肠炎、改道性肠炎、药物相关肠炎;无伪膜、无凋亡、无纤维化的情况下,则需考虑药物相关肠炎、感染性肠炎、憩室性肠炎、IBD。
未完待续
点击下载原文文献
参考文献
Moore M, Feakins RM, Lauwers GY. Non-neoplastic colorectal disease biopsies: evaluation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J Clin Pathol. 2020;jclinpath-2020-206794.
doi:10.1136/jclinpath-2020-206794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