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报
随着多点执业政策的探索,业内关于改革现行体制,实现自由执业的呼声也日渐强烈。近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章滨云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表示,多点执业需要解决几个前提,如医生是医院员工还是社会自由人;医生技术劳务价值为价格体系是否能被体现;医生教育标签,职称评审等行业职业市场是否形成等。但是,目前对于医生这个医疗服务体系中最活跃的因素,改革尚未形成系统思路。
医生供应总量不足
在章滨云看来,在医疗服务市场的配置要素中,劳动者的代表——医生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生产力。医生这一核心生产力是否发展和解放,是医疗服务体系改革重中之重的一环。
但现实是,国人的医疗保健需求在快速增长,在相对落后的社会供给中,医生的总量不足,质量和服务能力不足,城乡、东西部等配置结构不平衡。
“人力资源的供给首先是教育。”章滨云说,但遗憾的是,我国医学教育一直比较凌乱,学历教育模式近30多年一直在变动,学历后教育如住院医生规范化培养、全科医生培训、专科医生训练等除上海等少数城市外,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远未形成体系。这导致培养出来的医生的质量也参差不齐。
行医模式可以多样化
“多点执业并不是一种模式。”章滨云说,医生在各国的身份归属多种多样,有自由执业者、医院员工、行业人等,每个国家有自己的国情,如何确定身份归属,关键在于医生的生产力能否极大的解放出来。
他认为,当前中国医生在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其实服务效率已很高,但属于“薄利多销”,在私立医院则是优质医生资源总体供给不足。从需要和可能兼顾的角度,可以尝试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分类管理,其中公立医院的医生还是医院员工,医院发工资、交四金、发奖金,医生可以在医院有业务合作关系的医院多点执业,拿奖金;私立医院自由执业的医生,工资和四金自己找挂靠单位交,与多家诊所、医院有合作签约关系,甚至自己组织医生团队、合伙人或加盟医生经纪公司。
此外,也可将医生从单位人变为行业人,如设立卫生人才交流中心,所有医生编制进入人才交流中心,再与具体一家到多家公立或私立医院签订岗位聘用合同。
医生价值应得到制度认可
章滨云认为,医生的价值可以从3种方式体现。首先是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对于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抢救费等总体未反应成本的技术劳务部分,进行大幅提升;其次是医保支付分医院和医生两张账单,从而直接体现医生个体劳务价值;再就是医生作为市场的活跃配置要素,医院可以按市场身价“埋单”。
“要从制度设计上体现医生的价值与尊严。”章滨云说,从某种意义上,医疗、教育和奢侈品一样,属于稀缺资源,只有体现价值,人力资源才会往这个行业流动和配置,这一趋势,首先反应在高考志愿选择上,也反应在目前比较焦点的村医、儿科医生等问题上。总体而言,医生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一要增加投入,重视发展生产力;二要改革生产关系,把医生进一步解放出来。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