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医学分科越来越“精细”,专门化、专科化的趋势不可遏制。这对于精准诊疗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但也会带来某些弊端,比如对于非专科医师来说,过于精细的疾病分类让人摸不着头脑。这种情况下,切忌“望文生义”或想当然的“推理”,必须求助专科医师或查阅相关文献及资料。
近日,《Endocr Pathol》杂志发表了越南和泰国病理医师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甲状腺黏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和伴嗜酸细胞增多的硬化性黏液表皮样癌(selerosing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with eosinophilia,SMECE)在临床、预后、分子等方面是不同的病种。该研究就很好的体现了本文最初所说的问题。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内容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将该文要点编译介绍如下。
研究内容及结果
选择作者所在单位的2例甲状腺原发MEC、4例SMECE病例,由头颈部/甲状腺亚专科病理专家复阅切片及免疫组化结果,并进行FISH检测、基因突变检测等。在此基础上检索文献,结合本文病例进一步进行分析。
该研究涉及时间段内,相关单位共计进行了48095例甲状腺癌切除手术,因此MEC/SMECE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为0.012%。甲状腺MEC和SMECE患者的年龄中位数分别为79.5岁、53.0岁,且所有病例均为女性。两种肿瘤的平均大小均为44mm。
组织病理学方面,甲状腺MEC/SMECE形成巢状、相互交织条索状、管状/腺样、实性区域,周围似有纤维性间质,这一点在SMECE病例中尤其显著。MEC和SMECE均有两种主要的细胞类型,即鳞状/表皮样细胞和黏液细胞。鳞状/表皮样细胞的细胞核主要为圆形至多边形,胞质嗜酸性至嫌色表现,有小至中等的核仁;部分区域可见角化。表皮样细胞中混有数量不等的黏液细胞,黏液染色可以很容易的显示出来。核分裂一般并不常见,仅1例局灶可见肿瘤内的坏死。
所有病例中均有数量不等的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其中最常见为淋巴细胞,其次为浆细胞;所有SMECE病例中均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5例甲状腺内的非肿瘤性组织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1例SMECE中同时有镜下可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0.5cm),1例MEC中同时有镜下可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0.9cm)。3例可见腺外播散,所有病例均未见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方面,鳞状/表皮样细胞表达CK、TTF1、PAX8及p40/p63,所有病例均不表达Tg。Ki-67增殖指数2%至40%不等,平均为14%。两例MEC为BRAF p. V600E阳性,所有的SMECE病例均为阴性;且BRAF p. V600E的结果也得到了免疫组化的证实。上述两例BRAF p. V600E突变阳性的MEC中,同时发现有TERT C228T突变。所有病例均无RAS突变。除1例外,其余病例均做了MAML2重排的FISH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图例赏析
图1. SMECE一例。(A)低倍镜下瘤细胞呈相互交织的条索样及管状结构,周围有致密纤维性间质;(B)高倍镜下的鳞状/表皮样细胞巢;(C、D)分泌黏液的细胞,形成腺样及管状结构;(E)炎症细胞,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F)同时可见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图2. MEC一例。(A)低倍镜示表皮样/鳞状细胞巢;(B)侵犯神经的表皮样细胞;(C)高倍镜下的表皮样/鳞状细胞,染色质淡染、开放,胞质红色,有小核仁;(D)表皮样细胞巢,局灶有分泌黏液的细胞;阿辛兰染色(E)及PAS染色(F)示其中的黏液细胞;(G)腺外播散,累及骨骼肌(图中左侧);(H)同时有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I)免疫组化p40,病变中的鳞状/表皮样细胞阳性。
图3. SMECE一例。(A)巢状及簇状表现的表皮样/鳞状细胞;(B)分泌黏液的细胞形成腺样结构,PAS染色(C)显示更为清晰;(D)炎症成分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E)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TTF1;(F)免疫组化p40,证实有鳞状分化。
图4. MEC一例。(A)低倍镜示呈巢状、条索状的肿瘤细胞;(B、C)高倍镜示鳞状细胞,细胞核淡染、卵圆形,有小至中等核仁,胞质丰富、粉染;核分裂极罕见;(D)黏液卡红示黏液细胞;(F)同时可见有典型核特征的甲状腺乳头状癌;(G)肿瘤中的表皮样成分(图中右侧)表达p40,而乳头状微小癌成分(图中左侧)不表达该标记;(H)高倍镜示表皮样/鳞状成分表达p40,而乳头状微小癌成分不表达(插图所示)。
进一步分析临床及治疗、预后等相关信息,MEC和SMECE一般发生于老年人。MEC病例中男性为主,而SMECE中90%为女性。MEC同时伴有其他甲状腺肿瘤,最常见为甲状腺乳头状癌;SMECE可能更多表现为单发。SMECE伴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几率更高。临床病理特征方面,除SMECE肿瘤要比MEC更大一些外,其他相关指标二者均近似。无复发生存方面,二者无显著差异;但MEC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数据要比SMECE差(二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9.1%、92%,p=0.007)。多参数COX回归分析肿瘤特异性生存数据,年龄大、男性、MEC是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确诊时存在腺外播散、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并不会影响MEC和SMECE的预后。
小结
本文研究表明,甲状腺原发的黏液表皮样癌和伴嗜酸细胞增多的硬化性黏液表皮样癌虽然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方面存在某些共同点,但在临床病理特征和分子特征方面还是存在某些不同。该研究有助于我们对这类甲状腺罕见病变的进一步理解。
全文完
点击此处下载原文献
参考文献
Le HT, Nguyen TPX, Hirokawa M, et al. Primary Thyroid Mucoepidermoid Carcinoma (MEC) Is Clinically, Prognostically, and Molecularly Different from Sclerosing MEC with Eosinophilia: A Multicenter and Integrated Study. Endocr Pathol. 2022;10.1007/s12022-022-09741-1.
doi:10.1007/s12022-022-09741-1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