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乳腺病变的病理结合磁共振

强子 华夏病理 685 评论

乳腺磁共振检查非常敏感,目前已有用于乳腺癌高危风险患者的检查,以及新确诊乳腺癌患者更多病灶的检查、对侧偶发病灶的检查。不过,也正是由于磁共振的高敏感性性,所以相关检查后活检中恶性的几率可能并不高。已有研究表明,磁共振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乳腺病例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可有一系列良性、非典型、直至恶性的病变。

北卡罗来纳大学病理专家Lilly等人针对一组磁共振引导下粗针穿刺的病例进行了病理-影像相关性研究,相关文章发表于《Ann Diagn Pathol》。为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内容,并指导临床实践,我们选择文中重点内容编译介绍如下。 

研究内容

该研究选择作者所在单位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磁共振引导下乳腺粗针穿刺活检标本,共计79位患者、101处病变纳入研究,具体对其磁共振中特征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该组病例中,进行磁共振检查的目的大部分(58%)为确诊乳腺癌情况下判定病变范围;有34例是高危患者的筛查,其中19例(56%)有乳腺癌家族史(n=13)或有易感性基因突变(n=10),15例(44%)有乳腺癌(n=14)或非典型导管增生(n=1)病史。 

磁共振检查中,绝大部分(n=93,92%)病变被归为BI-RADS 4类,即可疑恶性。其余病变中,有3例归为BI-RADS 5类,即高度提示恶性;4例归为BI-RADS 6类,即已活检证实为恶性;1例无相关评估。具体特征评估方面,有60处病灶(59%)并无显著肿物形成,38例(38%)有肿物,3例(3%)为局灶病变。 

最终病理诊断方面,良性83例(82%),乳腺癌18例(18%)。最常见的良性病变有:纤维囊性改变(37%),硬化性病变(10%,如硬化性腺病、放射状瘢痕),纤维腺瘤(8%)。所有硬化性病变在磁共振中均无明显肿物形成,而所有纤维腺瘤均可见肿物形成。18例乳腺癌中,8例(44%)为浸润性小叶癌,7例(39%)为导管原位癌,3例(17%)为浸润性导管癌;所有导管原位癌病例在磁共振中也并无肿物形成。更多病理细节请参阅原文。 

就病理-磁共振联系方面进行分析,14例患者中的18个恶性病灶,有16个(89%)在磁共振中得以明确诊断;由于1例失访,因此后续分析结果发现13例患者(对应16个病灶中的15个)因磁共振诊断恶性而改变了临床治疗方案。这15个恶性病灶中,7个(47%)因磁共振诊断恶性而重新取材,7个(47%)在同侧乳腺发现了新的乳腺癌病灶,1个(6%)在对侧乳腺新确诊了乳腺癌。这13例患者中,有6例(46%)加做了手术(如前哨淋巴结活检或对侧乳腺手术)、或扩大了手术范围。更多细节请参阅原文。 

对于表现为肿物形成的6个恶性病例来说,磁共振中均有形态不规则的表现(100%),5例(83%)有境界不清表现。对于无肿物形成的病例来说,节段性分布(segmental distribution)相比局灶性分布、线性分布来说,恶性几率更高(p<0.001)。其他磁共振中差异有显著性的相关参数,请参阅原文。 

本研究中还有两例假阴性的磁共振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且这两例均为已确诊恶性、磁共振用于评估病变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例背景中乳腺实质有中等程度的增强表现,对无肿物形成的相关病灶进行磁共振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结果为硬化性腺病及纤维囊性变;但切除标本中有小灶的浸润性导管癌,且远离术前磁共振中相应的无肿物形成区。复阅术前磁共振,病理确诊为恶性的区域仍未见显著病变。第二例背景中乳腺实质有轻度增强,对磁共振中肿物进行粗针穿刺活检,病理为致密间质纤维化;但切除标本中在活检部位相邻处发现了导管原位癌、伴微小浸润的浸润性导管癌。复阅术前磁共振,活检处0.3cm的肿物伴有导管原位癌特征。

病例赏析

乳腺病变的病理结合磁共振 

图1. 磁共振中为均一增强的不规则肿物,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病变-纤维腺瘤。

乳腺病变的病理结合磁共振 

图2. 磁共振中为均一增强的不规则肿物,组织学表现为恶性病变-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病变的病理结合磁共振 

图3. 磁共振中为并无肿物形成的增强表现,组织学表现为恶性病变-浸润性小叶癌。

乳腺病变的病理结合磁共振 

图4. 磁共振中为并无肿物形成的增强表现,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病变-纤维囊性改变,伴导管增生及间质假血管瘤样增生。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Lilly AJ, Johnson M, Kuzmiak CM, et al. MRI-guided core needle biopsy of the breast: Radiology-pathology correlation and impact on clinical management. Ann Diagn Pathol. 2020;48:151563.

doi:10.1016/j.anndiagpath.2020.151563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