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免疫组化避坑指南-PAX8在乳腺的表达与克隆号有关

强子 华夏病理 2455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众所周知,随着应用的普及,诸多曾被认为有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指标会逐渐变得不那么“特异”。此外,随着研究的深入、抗体的开发,不同克隆号的抗体应用中也会有一定差异。比如PAX8在细胞核的表达,曾被认为是卵巢、甲状腺、肾脏组织及这些组织相关肿瘤的特异性、敏感性指标,但目前已有报道称该指标可表达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胸腺肿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间皮瘤等。至于PAX8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阳性表达,早已明确是某些克隆号的抗体会和PAX5的N末端发生交叉反应所致,具体如克隆号为BC12的PAX8抗体在这种情况下不会阳性表达。 

美国布朗大学阿尔伯特医学院(Alpert Medical School of Brown University)病理专家Singh等人在前期工作和研究中发现,克隆号为MRQ50的PAX8抗体会在原发乳腺癌中阳性表达。为进一步探索这一现象,他们在乳腺癌组织中对克隆号为MRQ50及克隆号为BC12的PAX8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系统性比较。相关文章发表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学会(Society for 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官方杂志《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

研究内容

作者选择85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用前述两个克隆号的PAX8单克隆抗体、根据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检测。相关结果在10倍物镜下进行评估,具体评估指标包括阳性比例(以10%为间隔)、着色强度(弱阳性、中等阳性、强阳性),且同时评估肿瘤组织、良性乳腺组织、淋巴细胞的阳性情况。

研究结果

85例标本中,有74例为粗针穿刺活检,9例为切除标本,2例为皮肤活检。1例粗针穿刺活检标本为乳腺癌转移的肝组织,另一标本中有该例的乳腺原发灶。

就乳腺癌的组织学分型来说,导管癌69例(81%),小叶癌3例(4%),导管癌及小叶癌混合9例(10%),黏液性癌4例(5%)。肿瘤分级方面,1级者12例(14%),2级者51例(60%),3及者22例(26%)。其他相关免疫组化指标方面,ER阳性77例(91%),HER2阳性18例(21%);ER和HER2均阳性者17例(20%),ER和HER2均阴性者6例(7%)。 

克隆号为MRQ50的PAX8抗体检测中,有35例(41%)可见不同程度的细胞核阳性,详见表1。这35例PAX8阳性病例中,有3例为黏液癌(均为弱阳性,阳性比例分别为1%、1%、40%),2例为导管癌及小叶癌混合(均为弱阳性,阳性比例分别为1%、20%);有3例为中等程度阳性至强阳性,均为导管癌,且组织学分级3级,相关免疫组化结果分别为三阴表型、ER+/HER2-、ER+/HER2+。 

表1. 35例PAX8(克隆号为MRQ50)阳性乳腺癌的具体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避坑指南-PAX8在乳腺的表达与克隆号有关

统计学分析表明,PAR8阳性与PAX8阴性病例之间的年龄、组织学亚型、组织学分级、免疫组化ER、PR、HER2结果之间无明显差异。克隆号为MRQ50的PAX8抗体检测中,未见肿瘤细胞或淋巴细胞的阳性表达。两种克隆号的PAX8检测中,良性乳腺小叶或导管均未见阳性表达。

图例赏析

免疫组化避坑指南-PAX8在乳腺的表达与克隆号有关 

图1. 左侧示克隆号为MRQ50的PAX8抗体,右侧示克隆号为BC12的PAX8抗体;克隆号为MRQ50的PAX8抗体检测中,图A、C分别示2级、3级乳腺癌中的PAX8中等至强阳性,图C中箭头所示为淋巴细胞着色。图E、G分别示微乳头状癌、黏液癌中的细胞核弱阳性着色;图I为乳腺癌累及皮肤,也表现为中等程度阳性。上述病例克隆号为BC12的PAX8抗体检测均为阴性(图B、D、F、H、J)。 

小结

本研究结果表明,浸润性乳腺癌中PAX8的阳性率可高达41%;不过,这一阳性结果仅见于克隆号为MRQ50的单克隆抗体,同时其阳性结果多为1-10%的肿瘤细胞弱阳性,因此这可能是一种抗体依赖性的异常着色。这一结果与此前的相关文献结果也是一致的。

根据本文结果,病理医师在做相关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时候,一方面要注意PAX阳性的着色模式,另一方面必须注意所用抗体克隆号。某些情况下,比如转移癌鉴别乳腺原发及卵巢原发时,这一问题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判定。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Singh K,Hanley LC,Sung CJ.Comparison of PAX8 Expression in Breast Carcinoma Using MRQ50 and BC12 Monoclonal Antibodies[J].Applied immunohistochemistry & molecular morphology ,2019.

DOI:10.1097/PAI.0000000000000796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