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5家初创公司涉足远程医疗服务,市场前景巨大,它们通过网络把患者和医生联系在一起病人,因此病人不需要在等候室浪费太多时间,只需在电脑前敲击几下鼠标就可完成候诊医疗。
通常状态下,人们去看医生时都要花掉很长的时间在等候室中,有时候竟然要等候将近1个小时才能看得上医生。根据最近一项调研,人们平均花在非急诊等候的时间是21分钟。这还不包括医生预约、排号等待、乘坐交通到达医院等一系列过程的时间。而急诊等候所消耗的时间则更长,根据不同的专家门诊,患者可能需要等候1个多小时到4个小时的时间才能最终见着医生。
美国5家涉足远程医疗服务的初创公司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想要力图打造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的初创公司,通过电话、网络视频聊天和书面回复把患者和医生联系在一起。虚拟医生如今也不再是什么新鲜概念了。自从2000年中早期开始,就陆续出现了一批公司(比如Teledoc和American Well)开始致力于通过电话和视频聊天提供24/7不间断的医生咨询服务。不过,这些服务都是来自于企业组织或者医疗组织,现在涌现的一批初创公司则是直接面向消费者,通过更加轻量级、更加简单的服务来吸引用户。
虚拟医疗服务当然不能完全代替真实的面对面诊断,比如他们不能进行血压测量、进行相关化验。而且,他们也无法获得患者的病历和患者以往的个人诊疗历史。
不过处理小病小患,这类虚拟医生服务还是绰绰有余的,比如一般的过敏症、皮肤病和性健康等问题。事实上,这类服务的支持者宣称,远程医疗服务不仅能够节约消费者大量时间和金钱,而且还能改善目前医疗系统中医师供不应求的现状。而另一方面也有人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类服务将会牺牲医疗服务的水准和质量,从而降低了医患关系的价值。不过,基于互联网的医疗服务的发展势头是越来越强劲了。根据最近一次Kaiser Health News/USA Today的一篇文章,远程医疗服务也获得了很多健康保险公司的青睐,包括Aetna和Cigna。
下面介绍美国5家涉足远程医疗服务的初创公司:
1.Ringadoc
和Netflix、iTunes和Spotify等娱乐服务一样,Ringadoc提供基于医疗业的按需订阅服务。Ringadoc成立于2010年,创建于旧金山,公司创始人兼CEO是乔丹•麦克(Jordan Michaels)。用户只需一次性支付40美元的资费就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基于手机和一名医师进行对话,并获得对方提供的咨询、诊断和开药方等服务。本月,公司宣布从Founders Fund获得75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乔丹•麦克(Jordan Michaels)透露,Ringadoc现有注册用户2000名,每月会产生数百个医疗电话,不过,公司目前的成绩是在没有做任何市场营销的情况下获得的。目前,Ringadoc旗下共有100名认证过的咨询医生,其服务也只限于加利福利亚地区,不过公司计划在未来半年内把服务拓展至更多城市和地区。此外,在未来数周或数月内,公司将推出视频聊天服务和直接面向医生的产品,为医生提供一种虚拟方式和现有患者保持联系。
2.Direct Dermatology
Direct Dermatology是一家位于帕洛阿尔托地区的初创公司,其服务主要是针对皮肤病患者,帮助他们缩短皮肤病诊断时间,从1个多月缩短到2天。每次咨询费需要85美元,用户可通过在网上注册,回答一些特定的问题,比如自己的病史、皮肤状况的书面描述和图片。Direct Dermatology会在两个工作日之内提供来自皮肤病认证专家的反馈,甚至还开出相关处方。Direct Dermatology成立于2010年7月,创始人是大卫•王(David Wong),公司如今已经完成33.5万美金的融资。年初,Direct Dermatology曾被选为纽约医疗科技孵化器Startup Health学习班的首批成员。
3.HealthTap
HealthTap于2011年成立于帕洛阿尔托地区,旨在帮助患者和10000多个认证医师建立联系,基于桌面端和移动应用免费为患者提供相关医疗问题的书面答案。对于病患来说,HealthTap提供了一种快速便捷的方式让他们获得可靠的医疗信息,对于医生来说,则通过一种新的渠道来获得更多的新客户,并建立自己的口碑。HealthTap中的医生都是通过认证的,一旦通过认证,这些医生就可以为患者提供专业答案,同时还对其他医生的回复进行检验。目前,HealthTap融资达到1400万美元,并且吸引了众多顶级医疗机构的医生,比如来自纽约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和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的医生。
4.BreakThrough
BreakThrough成立于2009年,是一款直接面向消费者的远程精神科医疗服务。过去几年,BreakThrough都是和医疗服务合作商来提供服务,不过公司表示将计划支持自费。这家来自雷德伍德城的初创公司允许患者搜索认证的心理专家,并基于聊天、电子邮件、电话和符合HIPAA(健康保险流通与责任法案)条款要求的定制化视频系统来进行专家预约。目前,BreakThrough只限于加利福利亚地区的患者,不过公司表示今年年底公司用户数量将有望突破300万。
5.Sherpaa
Sherpaa是一家近期新上线的医疗服务,于今年早些时期推出,旨在帮助纽约市民建立起和医生的联系。雇主只需为公司每名雇员支付固定的月费用,患者就可以以全天候24/7的方式基于电话和电子邮件获得来自医生和专家的诊疗服务。过去的4个月里,Sherpaa一直在和tumblr合作,公司表示,目前80%的tumblr员工都已经成为了这款服务的用户。公司创始人杰•帕金森(Jay Parkinson)表示正计划拓展该服务。Sherpaa作为一款本地化的医疗服务,公司在运营上十分审慎,杰•帕金森(Jay Parkinson)认为,如果Sherpaa在纽约的运作成绩不错,那么公司将会继续在其他城市拓展该服务。
远程医疗:政府投入大 市场后劲不足
通俗的讲,远程医疗是在传统的医疗设别的基础上增加了通讯功能后得到的创新和整合的新产品。用户面对的不再是一个冰冷的机器,而是可以形成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之间、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周钷:国内外远程医疗尚缺乏好的商业模式
周钷表示,目前我国远程医疗领域尚缺乏好的商业模式。“现在基本上政府每年投入上千万、上亿费用来做城市或者是区域的远程医疗或者社区远程医疗项目,确实可以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但是持续投入对政府财政压力很大。”
医疗信息化 远程医疗是先锋
由于技术的限制,远程医疗应用一度被视为视频会议的延伸应用,而随着视频通信技术的提升,尤其是“高清”、网真等技术的日益成熟,远程医疗已经成为视频通 信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信息化的主力军。除了传统的医疗会议应用,近来兴起的远程会诊和远程探视应用,让普通大众切实体会到了科技的魅力。 远程会诊与大众最为贴近的应用形式就是社区专家会诊。患者可以就近就医,而专家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进行远程会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效医疗。这一应用的 普及将会有效解决当前医院中的“一号难求”现象,让普通群众看专家号不再难。
远程医疗即健康管理
周钷:远程医疗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病人与医生之间的距离。让用户更好的获得医疗健康服务。 大家传统的医疗意识里是有病治病,而不是先预防、检查。现在通过远程医疗,医生通过简单的数字设置,系统自动对病人提示,甚至更专业的数据自动推送到医生 那里,如果没有问题,医生不用花大量时间去看,如果有问题,她会去关注,病人做完某种手术以后,心跳怎样,康复情况怎样,都能看得到,这就是远程医疗的价值。
美国远程医疗发展状况
早在1987年,美国就组织了对“卫生信息传输标准”这一战略技术的开发与推广,从克林顿总统时代开始,美国展开了一系列的立法,要求医疗机构尽快进入数字时代。
美国卫生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程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颁布了《卫生信息传输标准》、《健康保险可携带性与责任法案》(各类医疗请求的处理方式数字化,保护患者隐私)等法律法规。在2005年的一项关于建立医疗信息系统的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每年拨款1.25亿美元,资助各地建立医疗信息系统,以便不久将来,全美6000家医院、9000多家诊所在急诊时可以通过网络交流和分享病人的医疗记录。
到现在,一家典型的美国城市医院每年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约为200万美元。
其实,不止美国政府重视远程医疗,在加拿大、欧盟、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都很重视。如加拿大政府为每一个公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欧盟国家着手建立覆盖欧盟范围的数字医疗体系等,可以预见,远程医学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亚洲四小龙地区远程医疗发展状况
韩国——95%的医院和诊所通过网络链接了国家医疗保险部门进行结算,而且其大多数三级医院已经安装了医嘱录入系统,其中1/3安装了图片文件交流系统(PACS)系统。
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医院,“顾客至上”的理念体现在医院远程服务的各个环节上。如亚历山大医院将急诊等候情况随时在网上公布等。
台湾——目前台湾所有的医疗院所(包含诊所)全部都实现信息网络化,但规模不大,完全根据各自医院的规模与运作情况而定。每家医院的信息可与卫生署疾病管制局、当地卫生局和紧急救护中心联网,定时上传病人的基本资料、加护病房空床等信息资料。医生可通过网络向目标医疗机构提交调用病人就诊历史信息的申请,目标医院通过网络验证申请医生的资历后,将所需资料发送给医生。
香港——香港地区的远程医学也是发展得极好的。香港医院管理局的电子病历软件系统,在2006年初举办的亚太区信息科技大赛夺得医疗组大奖,该系统的好处是即使病人曾在不同医院或公立诊所诊治,有关病历数据也可透过计算机系统供不同医生参考。当局2007年会将该系统推广至五百家私家诊所、私家医院及老人院。
中国远程医疗
生物探索有幸采访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院神经内科王丹博士。
生物探索:中国的远程医疗的现状是什么?
王丹博士:我国的远程医疗起步较晚, 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亟待建立远程医疗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体系,审核和管理远程医疗专家资格以及提高远程医疗技术操作人员素质。此外,远程医疗作为医疗信息化的重要领域,对社会和经济产生的影响会越来越明显。
生物探索:远程医疗在中国出现哪些事件?
王丹博士:在此,我列举3个代表性事件:
一、1988年解放军总医院通过卫星与德国一家医院进行了神经外科远程病例讨论。
二、1995年上海教育科研网、上海医大远程会诊项目启动,并成立了远程医疗会诊研究室。
三、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提出了军队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大工程”,并分别被列为国家“金卫工程”军字1、2、3号工程,其中军字2号工程即为建设全军医药卫生信息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
生物探索:远程医疗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王丹博士:我国医疗水平分布不均造成看病难的现状,大型医院经常出现一号难求,这给病人带来不便。通过远程医疗,专家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进行远程会诊,省去了病人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成本。
此外,医学是一个交流频繁地领域,针对一个疑难杂症,专家小组需要聚集在一起,这增加了医疗开支,如果远程医疗发展起来,专家可以通过网络组成小组进行会诊。
远程医疗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