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读文献,学病理-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

强子 华夏病理 2296 评论
[导读] 编译整理:强子

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官方期刊《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就某些病种以《Resident Short Review》栏目的方式刊发过相关文章。这类文章针对性强,阐述详尽,对于年轻病理医师的学习极有帮助。本期我们选择西弗吉尼亚大学(West Virginia University)Yell、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Biocenter)Dallas就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Pulmonary Nod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PNLH)所撰写的文章进行编译,希望有助于各位病理同仁对该病变的了解和掌握。

概述

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Pulmonary Nod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PNLH)是发生于中年人的良性病变,临床并不常见,多表现为无症状的单发或多发肺部结节,影像学可能会考虑为恶性。手术切除可治愈。病理方面主要应鉴别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但也应注意鉴别非肿瘤性病变如免疫球蛋白G4相关硬化性疾病、某些类型的间质性肺炎。

临床表现

该病发生于成人,患者年龄19岁至80岁不等,中位数为65岁,女性稍多见(男女之比为3:4)。患者大部分无症状,也可出现非特异性呼吸道症状如咳嗽、胸膜疼痛、气短等。该病可发生于吸烟者,但可能只是巧合;大规模研究也未发现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影像学上,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表现为支气管周围、或胸膜下的单发结节,无胸膜受累。约29%的病例表现为多发结节,可多达3个,但几乎总是单侧发生。据报道,约36%的患者会有肺门、食管旁或纵膈的淋巴结肿大。

组织学特征

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大体表现为界清、橡皮样或灰白结节,最大径一般1-5cm。镜下表现为境界清楚的致密淋巴细胞浸润,散在稍拥挤、轮廓清晰的次级淋巴滤泡,无滤泡间细胞的浸润(如滤泡植入)。滤泡间细胞为小淋巴细胞,无明显细胞学异型性,常伴大量形态正常的浆细胞。部分病例中可见Russell小体,但无Dutcher小体。罕见情况下,可散在巨细胞,局灶也可有簇状中性粒细胞,但并无境界清楚的肉芽肿及嗜酸性粒细胞。有研究称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中60%可出现淋巴上皮性病变,但也有研究称并无该病变。大部分病例中有程度不等的间质纤维化,有时会完全破坏肺实质。

读文献,学病理-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 

图1. 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形态良好的反应性刺激淋巴滤泡,背景为致密硬化性改变;高倍镜,生发中心细胞、滤泡间小淋巴细胞、浆细胞均无异型性。

免疫组化及分子检测表明,病变中细胞为多克隆的B细胞和/或浆细胞,这也有助于排除淋巴瘤。免疫组化也可证实细胞表型正常、分布正常。滤泡间以CD3阳性T细胞、CD138阳性浆细胞为主,滤泡内则以CD20阳性B细胞为主。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CD10,主要位于CD21阳性滤泡树突细胞网内,不表达bcl-2。CD3阳性T细胞同时表达CD43、CD5。

读文献,学病理-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 

图2. 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免疫组化CD20显示反应性滤泡内大量B细胞(左);免疫组化CD3,显示滤泡内及滤泡间均可见T细胞。

读文献,学病理-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 

图3. 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原位杂交检查免疫球蛋白轻链κ(左)、λ(右),证实滤泡间有大量浆细胞,且无轻链限制性。

鉴别诊断

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的鉴别诊断,一方面要考虑到淋巴瘤可能,另一方面需要鉴别IgG4相关硬化性疾病。详见表1、图4。

读文献,学病理-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

表1. 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鉴别诊断要点

读文献,学病理-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 

图4. 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诊断及鉴别流程图。 

IgG4相关硬化性病变由于表现为富含IgG4阳性浆细胞的淋巴-浆细胞浸润,且可累及多个器官,因此诊断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时也要注意鉴别。该病影像学上一般为多发结节。肺部的IgG4相关硬化性病变与其他部位者还有一定不同:此时多表现为非坏死性闭塞性动脉炎、而不是静脉炎;胰腺相关病变中常见的特征性席纹状纤维化在肺部也并不常见。该病变中的血管炎及嗜酸性粒细胞,在肺结节状淋巴组织增生中并不出现。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Yell M, Rosado FG.Pulmonary Nodular Lymphoid Hyperplasia[J].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2019.

DOI:10.5858/arpa.2018-0188-RS

责任编辑:华夏病理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