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三)

强子 华夏病理 1967 评论

编译整理:强子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一)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二)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四)

3.嗜酸细胞腺瘤

A.概述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oncocytoma)一般约占成人肾脏上皮性肿瘤的5-10%。该肿瘤目前认识相对深入,但诊断中仍有个别问题未完全解决,如和肾嫌色细胞癌嗜酸性亚型的鉴别、诊断中免疫组化指标及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应用等。

B.大体表现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大体特征性表现为红棕色、或红褐色切面,颜色常类似正常肾脏实质。中央瘢痕、或纤维化形成的星状病变更是典型大体特征,但这一特点并非总是存在,且并非嗜酸细胞腺瘤所特有。由于近些年影像学偶然检出的肾脏肿瘤逐渐增多,因此手术切除的肾脏嗜酸细胞腺瘤大小差别较大,可自较小的结节、直至大于10cm而行肾脏部分切除的标本等。

C.镜下特点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组织学表现为巢状或管状结构,细胞具有中等至大量嗜酸性、颗粒状胞质,这是由于胞质内有大量线粒体所致。这些管状结构及巢状结构常至少部分散在于纤维性间质或水肿性间质中,但其他区域则排列相对致密,仅散在少许穿插的间质。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三)

图10.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由大小不等的细胞巢构成,肿瘤细胞胞质嗜酸性,细胞核圆形、规则,一般散在于纤维性间质或水肿间质内。

肿瘤细胞胞核圆形,形态单一,核轮廓光滑;但部分肿瘤中可局灶出现显著的细胞学退行性改变,表现为细胞核增大、不规则,染色质污浊,双核,核内出现不规则的胞质性包涵体。这些细胞常簇状聚集在一起,呈小灶状,罕见情况下可相对弥漫。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三)

图11.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部分区域细胞多形性显著,伴退行性改变,如染色质污浊,这种表现常遍及整个肿瘤内、呈局灶性散在。这些表现对其良性生物学行为并无影响。

大体上的中央瘢痕在镜下可含有管状结构,呈锯齿状、不规则生长,其中的细胞胞质稀少、透明样。肿瘤内常见陷入的非肿瘤性肾小管,一般从周围正常实质内呈线状表现向内部生长。

组织化学胶体铁染色阴性,但嫌色细胞肾细胞癌为胞质弥漫阳性,不过技术难度及某些不确定着色模式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免疫组化鉴别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细胞癌方面研究较多,但尚无哪种抗体可以理想的区分所有病例。嗜酸细胞腺瘤中,有一小部分病例细胞可散在、或簇状表达CK7,而嫌色细胞肾细胞癌则多为更加弥漫的膜阳性。也有研究者称该抗体在嗜酸性嫌色细胞肾细胞癌中为斑片状阳性、甚至不表达。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三)

图12. 嗜酸细胞腺瘤,免疫组化CK7一般局灶散在单个细胞、或小簇状细胞阳性。

D.鉴别诊断

最常见需鉴别的即为嗜酸细胞亚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该肿瘤一般并无经典型嫌色细胞肾细胞癌的淡染胞质、细胞界限清晰、特征性核等特点,即使有也相对不明显。免疫组化CK7弥漫阳性、或胶体铁弥漫阳性,支持嫌色细胞肾细胞癌诊断;但有时候染色结果不是那么直截了当。荧光原位杂交或细胞遗传学分析方面,一般嗜酸细胞腺瘤可表现为正常核型,或1号、14号、X或Y染色体中部分缺失,或有涉及11q13的易位或重排;而嫌色细胞肾细胞癌一般为染色体多重缺失,最常见涉及Y、1、2、6、10、13、17、21号染色体,嗜酸细胞亚型也是如此。最近有报道称部分嫌色细胞肾细胞癌中具有多重染色体获得。

如需与其他类型肾细胞癌鉴别,如嗜酸细胞为主的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嗜酸性亚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部分免疫组化指标可能会有帮助。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肾细胞癌中CD117多为膜阳性,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中一般无此表达。同时嗜酸细胞腺瘤、嫌色细胞肾细胞癌不表达vimentin、CD10,,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及乳头状肾细胞癌中这二者阳性。

嗜酸细胞腺瘤中央瘢痕内或纤维化区域内陷入的肾小管常呈现出不一致的免疫组化结果,如vimentin或CK7阳性。如粗针穿刺活检仅查见了这样的区域,则可能造成诊断困难甚至失误;如中央纤维化区域内的细胞出现胞质透明改变、类似透明细胞肾细胞癌,则更是诊断困难。有时嗜酸细胞腺瘤的囊腔或肾小管内可有轻度乳头状凸起,但显著乳头状结构则不支持嗜酸细胞腺瘤诊断,而倾向于嗜酸性亚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或伴嗜酸性特征的未分类肾细胞癌。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三)

图13.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中瘢痕区或玻璃样变间质内小簇状细胞免疫组化表达CK7或vimentin(未示)。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三)

图14. 肾脏嗜酸细胞腺瘤中,罕见情况下中央瘢痕内会有胞质淡染、类似透明细胞肾细胞癌的细胞簇,尤其粗针穿刺活检遇到这样的情况,更是难以鉴别。

目前已认识到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肾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有形态学方面的重叠。这一肿瘤细胞形态可类似嗜酸细胞腺瘤,但存在其他诊断线索如实性生长为主(纤维性间质内无管状结构或细胞巢)、胞质内有显著空泡、可见嗜酸性包涵体。与嗜酸细胞腺瘤相反,该肿瘤一般不表达CD117(但其中的肥大细胞可表达),且CK7一般完全阴性。上皮标记一般也很少表达。疑难病例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SDHB蛋白缺失。、SDH缺失型肾细胞癌的鉴别意义重大,因为该肿瘤部分即使细胞学无显著多形性,也可出现转移并致死。

泌尿生殖道良性病变新进展-肾脏(三)

图15. SDH缺陷型肾细胞癌,是最近才得以认识的一种亚型。一般具有特殊的形态学表现,细胞形态单一、胞质嗜酸性并有内涵嗜酸性物质的空泡样结构,与嗜酸细胞腺瘤有相似之处。

E.诊断注意事项

尽管有前述组织学要点和鉴别诊断,但某些交界性肿瘤还是可能无法准确分类。此时可采取某些描述性诊断,并加强临床病理沟通、进而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这种情况下本文作者常用的描述性名称为嗜酸性肾脏肿瘤(oncocytic renal neoplasm),同时备注该肿瘤特征介于嗜酸细胞腺瘤和嫌色细胞肾细胞癌之间,提醒临床医师对于该类患者可采取和嫌色细胞肾细胞癌相同的随访方案,同时也未给患者贴上恶性标签。如存在嫌色细胞肾细胞癌的某些细胞学特征,如核旁局灶胞质透亮、核轮廓皱褶状,本文作者会报告:倾向于嫌色细胞肾细胞癌。有泌尿病理专家将此类肿瘤称之为未分类肾细胞癌;但应用这一名称时应告知临床医师和低级别、或恶性潜能未定的区别。不要让临床医师将未分类的意思误解为未分化,因为未分类的肾细胞癌临床表现为惰性。有病理专家反对在粗针穿刺活检中明确诊断嗜酸细胞腺瘤,但也有专家认为严格掌握标准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该诊断。

F.预后

该肿瘤为良性,部分病例可侵犯肾脏周围脂肪组织;据报道少数嗜酸细胞腺瘤可侵犯较大的静脉分支或深静脉。因此如无特殊病理表现如散在细胞学异型性、体积较大、镜下侵及肾周脂肪组织、累及静脉等,则预后一般极好。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Arias-StellaJA,WilliamsonSR.UpdatesinBenignLesionsoftheGenitourinaryTract[J].Surgicalpathologyclinics,2015,8(4):755-787.

DOI:10.1016/j.path.2015.09.001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