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腹部囊性病变---你想不到的病理结果

华西超声 2460 评论

作者:黎力 刘菊仙 

患者女,6月。超声表现为典型的囊性占位病灶(CY),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囊壁薄,内无分隔。 A矢状纵断面及B横断面显示病灶位于上腹部腹膜后近膈肌及腹中线区域,病灶位于右肾(RK)内上方、右肝(RL)及下腔静脉(IVC)后方、脊柱(SP)右侧并向上推挤膈肌(→示)致局部隆起。C: 显示病灶内无血流信号。

腹部囊性病变---你想不到的病理结果腹部囊性病变---你想不到的病理结果

腹部囊性病变---你想不到的病理结果

临床经过

患儿产前即发现上述病灶,超声随访到 6 个月大,病灶未见明显长大,内部回声未见明显异常变化。6月大时行腹腔镜手术切除该病灶,顺利康复出院,随访未见复发。

病理结果

支气管源性囊肿

腹部囊性病变---你想不到的病理结果

大体见病灶符合囊壁样组织,包膜完整,内壁较光滑。镜下见囊壁内衬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平滑肌束、区域性黏液腺泡(HE,×100)。

看到病理结果,

您诊断过这样的病变吗?

腹部囊性病变---你想不到的病理结果

关于腹内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EBC)

病因及临床:

1、支气管源性囊肿系由胚胎期支气管系统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囊性病变。由呼吸系统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织构成,如呼吸道上皮、平滑肌、透明软骨及浆液或黏液腺。

2、病灶常见于肺实质和纵隔,发生于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骨骼、颈部、脊髓、肾上腺区、腹膜后及皮下则非常少见。

3、华西医院资料显示 2006 年 1 月-2017年 1 月共收治8例腹内的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其中男 5 例,女 3 例;年龄 0.5~55.0 岁, 平均年龄( 35.7±16.5)岁。全部位于腹膜后,无腹腔内病变,仅占本研究期内所有支气管源性囊肿的6.6%,与文献报道相似。

4、本组病变资料显示各种影像检查分别诊断为囊性占位、实性占位,肝囊肿、淋巴管瘤、畸胎瘤、胃肠间质瘤、胰腺假性囊肿等,仅1例病变CT提示EBC。

5、腹膜后支气管源性囊肿通常无临床症状。文献报道部份患者随着病变的增大可伴发感染、穿孔及出血的可能,并且有恶变为腺癌的病例报道。囊内黏液淤积增大挤压周围器官和组织时可出现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腰痛、 腰部不适、尿路感染等症状。亦有文献报道病变位于肾上腺区患者,24h尿儿茶酚胺轻度升高,并伴有焦虑、恶心、多汗等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术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正常,临床症状好转。

6、本组病例无特异性临床症状及体征, 均为体检发现或其他原因就诊时影像检查发现。无上述并发症。本研究中1例婴儿,产前检查时发现腹膜后囊性占位病灶,证实该病为先天性病变,病灶发展缓慢。余7 例患者为成年人,病灶平均大小在5cm以下,病理证实为良性,无感染者,无恶变者,术后恢复好,对全身无明显影响,预后好。

腹膜后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超声表现:

1、本组病例皆为单发病灶,最大径大小约(42.8±17.6)mm, 纵横比≤1,多为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多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较规则、内部呈无回声或低回声,囊壁薄、无分隔、无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内无血流信号。仅1例表现为囊壁厚。

2、超声显示87.5%病灶分布于上腹部腹膜后,大部分病灶位于肾上腺区、邻近腹中线、邻近膈肌或膈肌角区域,87.5%为无回声或低回声团块。

3、术中发现囊内液性成分黏稠程度不等,病理发现部分病灶内含区域性黏液腺泡,推测可能与分泌黏液样物质致病灶内液体黏稠,致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有关,以致部分病例误诊为实性病灶。

鉴别诊断:

从本组病变分布位置及临床误诊情况分析,腹膜后异位性支气管源性囊肿应与淋巴管瘤、畸胎瘤、胃肠间质瘤、胰腺假性囊肿、肝囊肿相鉴别。根据文献报道还应注意与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囊性间皮瘤、表皮样囊肿、血肿等病变相鉴别。

治疗:

可行腹腔镜切除及开放式切除,本组病例显示均无并发症及复发。

总之,先天性腹部EBC罕见且易误诊,大部份病例无特殊临床表现,生长缓慢,预后好。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