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体会

 华夏病理 4449 评论
[导读]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继续招收进修医师。

作者:姚旭炯 河北省中医院

时间过得飞快, 不知不觉中我的进修学习已经接近尾声。 半年来, 在细胞学室老师的细心指导下, 在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 自我感觉从理论知识到工作实践都有了质的飞跃, 取得了很大进步。 

通过半年的朝夕相处, 我发现医科院肿瘤医院细胞学室不仅在细胞病理学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顶级的高度, 在细胞病理学技术和科室日常工作流程方面也都是非常先进、 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的。

一、 细胞病理学读片

曾经在专业论坛里见过一句话“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 好的病理科医生是用切片堆出来的”, 这句话恰如其分的说明了海量阅片对一名病理医生的重要性。

细胞学室每年数以万计的病例和历年累积下来的细胞学涂片正好为我们进修医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细胞学室的老师们更是坚持带着进修医生每日晨读, 使用多人共揽显微镜随看随讲, 解决了我们很多的疑问。

从 3 月份开始到 7 月初, 我作为初诊医生接触到的一手病例有 3000 多例,其中细针穿刺阅片 1100 余例、 胸腹水阅片 700 余例、 宫颈 TCT 阅片 700 余例、支气管镜刷片和痰涂片 500 余例。 再加上每日和大家一起晨读的病例, 四个月的时间, 我见过的病例超过了 5000 例。

在来进修之前, 我刚开始接触细胞学诊断工作, 所以这 5000 例标本已经超出了我以往细胞学阅片的总和。 5000 例标本中很大一部分是阳性结果, 多是我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 甚至连病名都生疏的病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体会 

除了以上那些少见的新奇病例以外,日常工作中更多见到的是乳腺、甲状腺、呼吸道、 消化道、 宫颈 TCT 和胸腹水转移性肿瘤的病例。 这些常见病例数量多、范围广, 从炎症反应到肿瘤性改变, 从非典型增生到恶性变, 各种形态, 各个级别的病变都能看到。

经常能碰到很多困扰我的问题, 诸如: 低分化鳞癌和腺癌的鉴别、 小细胞癌和淋巴瘤的鉴别、 胸腹水转移性肿瘤和反应性间皮的鉴别、 肝脏原发性肿瘤和转移肿瘤的鉴别以及非典型增生到可疑癌变的区分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体会 

通过老师们复阅带教、 有针对性的指导, 和有着丰富经验的师兄师姐的热心指点,对困扰我的鉴别难点我开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大量阅片的基础上,我对一些常见肿瘤性病变有了系统的认识, 比如: 宫颈细胞学的 ASCUS、 ASCUS-H、LSIL、 HSIL, 甲状腺的滤泡上皮增生、 非典型滤泡上皮、 滤泡性肿瘤、 可疑乳头状癌、 乳头状癌, 乳腺常见的纤维腺瘤、 导管上皮普通型增生和非典型增生、 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导管内癌、 可疑癌和癌, 等等。

短暂的进修学习, 阅片的收获不仅在于我看了多少病例, 更在于通过这些病例我对细胞学读片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思路。 比如: 拿到一张玻片, 先看细胞数量、看背景成分、 看细胞成团还是散在, 再成团看排列、 散在看细胞结构, 看核的大小形状、 细胞大小形状、 核浆比、 一致性, 看核染色的深浅粗细、 核仁多少大小,看胞浆染色的颜色、 厚薄, 良恶看胞核、 来源看胞浆, 结合病史……。 阅片思路的形成将为我以后的工作学习打下基础框架, 提供方法指导。

二、 技术操作

我既是一个病理医生, 也是一名病理技师, 所以这次进修对细胞学室的细针穿刺技术和细胞学制片技术也格外有兴趣。

细针穿刺技术对很多肿瘤有着特别的适用价值、 创伤小, 操作相对简便,费用消耗低。 这次进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学习细针穿刺, 在带教老师的耐心指导下, 我全程参与了从穿刺准备工作到动手实践操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体会 

进科伊始, 我就被细胞学室的细胞玻片惊艳到了。 制作优良的玻片不仅在于先进的制片设备和高品质的试剂, 更在于技术室细致的工作和一贯的经验传承,从涂片手法、 试剂配比到染色时间都有独到之处。 特别是细胞蜡块的制备, 用血清做载体, 高度模拟了组织环境, 最大程度的保留了细胞的生物学信息。 我参加了技术室标本处理、 离心涂片、 染色封固和制备蜡块的全套工作, 收获了制片经验, 学会了蜡块的制做方法, 准备回到单位后就推广使用。

三、 日常工作流程

每日晨读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 细胞室的老师们坚持每天带着进修医生用共揽显微镜读片, 主任每天亲自到场把关, 遇到问题各抒己见、 积极讨论, 既培养了学生, 又能讨论疑难病例, 非常值得学习。

标本接收写码贴签、 流程中各个环节都多人互查, 看似繁琐, 实则很有必要,避免了因个人失误发生工作事故。以制度规范来避免人为因素失误的工作思路很值得我们借鉴。

美好的经历总让人觉得短暂, 感觉自己要学的东西还有太多太多, 而进修就要结束了, 希望以后有机会能继续听各位老师讲课。

感谢张主任和细胞学室的各位老师给予我们的细心指导和耐心讲解!

感谢一起进修的师兄给予的热心指点!

感谢同学们在一起互相配合、 互相帮助!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细胞学室成立于1958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临床细胞学室,是中国细胞学的摇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临床细胞学工作者,现在绝大部分都成为了当地学科带头人。

医科院肿瘤医院拥有着光辉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任主任杨大望教授将世界闻名的巴氏染色技术带入中国。杨教授主编的《阴道细胞学》于1958年出版,是我国第一本临床细胞学专著。上世纪九十年代,刘树范主任将宫颈/阴道细胞学TBS报告系统引入中国,并且将原作者Diane Solomon赠与的一百多本TBS书籍分送与全国的妇产科和细胞病理学工作者,为妇产科和细胞病理学工作者进行多场专题讲座进行解读,她为宫颈/阴道细胞学TBS报告系统在中国的应用及推广做出了巨大贡献。薄层液基细胞学也是由我院首先引入并且应用于临床。细胞学室在孙耘田和潘秦镜教授的带领下举办了多期全国性的薄层液基细胞学培训班,积极向全国推广薄层液基技术。

在现任主任张智慧教授的带领下细胞学室继续砥砺前行,集医、教、研于一体全面发展。科室现有员工8人,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细胞学诊断的病例数每年近4万例,其中非妇科病例占3/4。在常规形态学诊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免疫细胞化学及分子检测项目,高度关注新技术应用领域中细胞学标本的特殊性。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细胞学室的病例具有病种多样,阳性病例比例高的特点,为进修、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科室秉承老一辈的优良教学传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诚欢迎广大同行前来学习交流。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