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投稿】肝脏转移性病变临床医师需知

强子 华夏病理 1456 评论

整理作者:强子

肝脏原发肿瘤及继发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方面显著不同。仅就转移性肿瘤而言,不同原发部位时治疗方案也有巨大差异。因此对于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诊断来说,首先要确定病变是否为转移;转移性病变则应尽最大可能确定原发部位。

肝脏转移性肿瘤最常见为癌,但淋巴瘤、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生殖细胞肿瘤等也可累及或转移至肝脏。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对原发部位的判断越来越精准,尤其病理技术及相关免疫组化的进展在这方面更是功不可没。但专科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学术壁垒的问题,比如病理报告中各免疫组化项目的具体意义对于部分临床医师来说,可能如读天书。美国Swaid教授等曾在《Cancer Genetics》发表过原发部位未明的癌转移至肝脏实用指导,对临床同仁会有较大帮助,我们特编译介绍如下。

一.首诊评估

1.详尽的病史采集:具体如有无癌症病史、癌症高危因素、癌症家族史等;如有癌症病史则应重点关注有无转移并进行诸如影像、肿瘤标志物、内镜等相关检查。

2.详尽体检,皮肤需重点关注痣及其他病变,生殖道、肛门、直肠等处需详细检查,女性还应注意乳腺、盆腔等;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安排进一步检查。

3.前述检查如无特殊发现,则应进行进一步检查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分析、尿液检查、胸腹及盆腔的CT等,女性还应注意进行盆腔及乳腺检查,男性则应进行前列腺检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测。

4.目前PET检查可检出4-7mm甚至更小的病灶,对部分患者帮助较大,尤其是经前述检查仍未检出明显原发部位者。不过,目前对原发部位未明患者的PET应用尚无共识。

二.病理取样注意事项

如经前述检查评估仍未明确原发部位,则应对肝脏病变取样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取样方法有细针抽吸(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粗针穿刺活检(needle core biopsy,NCB)等,可在超声或CT引导下进行,必要时还可以在内镜超声引导下进行。具体选择什么样的取样方法,应结合其他指标确定,如病变大小、深度、位置、与肝脏重要结构的关系、有无并发症、影像学表现等,并应综合考虑术者经验、病理医师经验等。

三.病理诊断概述

病理诊断是根据形态学、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免疫组化等)得出最终诊断的过程,具体到肝脏非原发肿瘤而言,多见为癌、恶性黑色素瘤、淋巴瘤、肉瘤、生殖细胞肿瘤等,详见下述。

1.恶性黑色素瘤

恶性黑色素瘤约占肝脏转移性肿瘤的2.2%;如标本中查见黑色素颗粒,基本可明确诊断;诊断困难或缺乏色素时,免疫组化S-100、HMB45、MelanA阳性可辅助确诊。

2.淋巴瘤

淋巴瘤种类繁多,累及肝脏者最多见为大B细胞淋巴瘤,大部分情况下形态学有一定提示意义。其他类型淋巴瘤(如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小细胞淋巴瘤)、以及形态学无法明确者,则需进行免疫组化、甚至流式细胞学检测,并且可借此与小细胞癌等鉴别。

3.肉瘤

转移至肝脏的肉瘤最多见为胃肠道间质瘤、平滑肌肉瘤,形态学方面以梭形细胞为特征。免疫组化方面胃肠道间质瘤多表达CD117、Dog-1,也可表达CD34和vimentin,不表达desmin和actin;平滑肌肉瘤不表达CD117、Dog-1而表达desmin和SMA。 

4.癌

肝脏本身可以发生癌,如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肝内胆管细胞癌,不过肝脏转移癌还是更常见一些。原发部位最多见为肺、结肠、胰腺、乳腺、胃,这些部位的癌转移至肝脏约占肝脏转移性病变的70%!因此考虑为癌时,应首先明确是HCC、肝内胆管细胞癌,还是转移癌;仅就转移癌的形态而言,还可分为腺癌、鳞癌、尿路上皮癌、神经内分泌癌以及某些少见类似如肾上腺皮质癌、肾细胞癌等。

癌转移至肝脏最多见为腺癌,形态学上以形成腺样结构为特点,部分可有黏液生成。鳞状细胞癌形态学表现为角化,原发灶多见于肺、食管、头颈部、生殖道或肛肠处。仅从形态学很难明确鳞状细胞癌的原发部位,且免疫组化在这方面帮助也不大。因此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内镜检查等非常关键。尿路上皮癌形态学上呈层状、流水样排列,细胞之间镶嵌状排列。

低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如类癌)形态学上表现为浆细胞样,而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如肺的小细胞癌)则会出现核坏死、核分裂增加;免疫组化方面可表达Syn、CgA、CD56等,但免疫组化对原发灶的判定帮助不大。

四.原发与继发的鉴别

大部分转移性腺癌仅根据形态学即可与HCC鉴别出来:腺癌有腺样结构或管状结构形成,管腔内可见黏液;而HCC则可见胆色素。临床也有一定特点,如HCC患者血清甲胎蛋白大多是升高的。

免疫组化在HCC与腺癌鉴别方面作用显著:HCC不表达CK19,CEA、CD10呈特征性的小管状表达,绝大部分HCC中HepPar1呈胞质颗粒状阳性、CD31强阳性;部分HCC表达AFP。

肾细胞癌和肾上腺皮质癌在形态学上与HCC有一定相似性,此时免疫组化检查意义更加显著:肾上腺皮质癌表达CK、vimentin、Syn、MART-1、inhibin、calretinin,肾脏透明细胞癌则表达CK、EMA、RCC,需要注意的是肾脏透明细胞癌也表达CD10。

尽管肝内胆管细胞癌形态学上具有致密硬化性间质,但与转移性腺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方面有一定重叠,因此鉴别起来有一定难度,相关诊断多为排除性诊断。

五.免疫组化在原发灶判定中的应用

如前所述,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对鳞癌原发灶的判定价值有限,因此本文不做讨论。

1.腺癌:CK7、CK20对于腺癌原发部位的判断意义显著,详见下表。

【投稿】肝脏转移性病变临床医师需知

需要指出的是,某些腺癌如胃癌、食管癌的CK7、CK20免疫组化结果并不能完全套用上表,鉴别诊断中需要结合病史、镜下形态等考虑。还有些其他标志物可用于鉴别诊断,具体如壶腹部癌及胰胆管癌表达CK17,肺非黏液型腺癌表达TTF-1,乳腺、卵巢、子宫内膜的癌则表达ER,乳腺癌还可表达GCDFP15。

2.免疫组化套餐:

任何免疫组化套餐均应结合临床及形态学表现而制定,因此本文提出的“套餐”仅供参考。按照Onofre等人的意见,肝脏肿瘤免疫组化套餐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包括HepPar1、AFP、BerEP4、CD31、CD68、Ki-67,主要目的是鉴别HCC、转移癌、再生性结节;如确定为转移癌,则第二步应包括CK5/6、CK7、CK20、CA125、TTF-1、CDX2等,根据临床情况还可适当加入CgA(临床可疑神经内分泌肿瘤时)、vimentin(临床考虑肾细胞癌时)、ER(临床考虑乳腺癌时)、PSA(临床考虑前列腺癌时)。

小结

判定肝脏转移性病变的原发部位是个综合过程。紧密结合临床、影像学、超声、实验室检查等资料,仔细判读相关组织学表现,加以必要的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准确判定大部分病例的原发灶。但即使经过上述过程,有些病例仍无法准确判定原发部位。这一方面是由于疾病的复杂性,另一方面是我们的检测手段都有一定局限性,如文中提到的免疫组化指标,绝大部分都不可能达到100%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靶向治疗的进展,目前对于部分肿瘤的治疗而言可能无需考虑原发部位了,如HER2过表达的腺癌,不管其来源是乳腺、还是胃部,均可应用相应的药物曲妥珠单抗。相信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对肝脏转移性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会更加精准!

点击下载英文文献


参考文献

Swaid F,Downs D.A practical approach to liver metastasis from unknown primary cancer: What surgeons need to know[J].Cancer genetics,2016,209(12):559-566.

DOI:10.1016/j.cancergen.2016.08.004

本站欢迎原创文章投稿,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投稿邮箱tougao@ipathology.com.cn

相关阅读

  •   数据加载中

我要评论

0条评论